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
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
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
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吕防》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寂静的空院中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秋风月正凉天,
Autumn's wind and moon are cooling the sky,
寂静的秋天,微凉的风吹拂着大地,
空馆相看学坐禅。
In an empty hall, we face each other, learning to meditate.
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我们彼此对视,学习冥想。
满榻诗书愁病眼,
My bed is filled with books, my troubled eyes.
满床都是诗书,我的疲惫的眼睛满是忧伤,
隔墙砧杵思高眠。
Through the wall, the sound of the pestle and mortar makes me yearn for a peaceful sleep.
透过墙壁,砧杵的声音使我渴望平静的睡眠。
霜飞一叶凋琼玉,
Frost flies, withered jade-like leaves.
霜飞之间,一片枯萎的叶子像玉石般凋零,
风绕双松奏管弦。
The wind plays music around the twin pines.
风在双松间奏起了管弦乐曲。
闻道熊罴归梦数,
I hear that the bears and tigers are returning in dreams.
我听闻熊罴归来,在梦境中数着,
侵天闱棘漫森然。
The thorny barrier encroaches upon the heavens, a dense and daunting sight.
棘荆的墙垣侵犯了天空,浓密而令人生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身处寂静的空院中的思考和感叹。秋天的风和月亮给大地带来了微凉,寂静的庭院中,作者与他人对视,学习冥想。他的床上堆满了诗书,但他的眼睛却充满忧伤。透过墙壁传来的砧杵声使他渴望睡个安稳觉。诗中的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烦恼。
诗中的"霜飞一叶凋琼玉"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脆弱和易逝。风在双松间奏响了管弦乐曲,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最后,作者听闻熊罴归来,数着梦中的回归,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棘荆的墙垣侵占了天空,给人一种压抑和令人生畏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风和月亮的凉意、庭院的寂静、书籍的压抑和砧杵声的渴望,都为诗中的情感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熊罴归来的暗示,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境遇的反思。整首诗以苏辙独特的意境和细腻的语言表达,展示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对于寂寞、脆弱和人生无常的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吕防》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苏辙对于人生境遇和自然力量的思考与感悟。描写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