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四时田园杂兴》

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朱门乞巧沸欢声,
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
不须邀福渡河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四个季节,以及田园中男女劳作的场景。诗人通过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性别的人们的描述,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朱门与田舍作为对比,展现了田园生活中的喜悦与宁静。第一句“朱门乞巧沸欢声”,描绘了朱门世家中庆祝巧妇节时的热闹场景。这句话中的“乞巧”指的是女子们在巧妇节这一天乞求巧艺的技能。与此同时,田舍中的黄昏却是“静掩扃”,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诗“男解牵牛女能织”,展现了男女在田园中各自的劳作。男子解开牵牛绳,准备放牛回家,而女子则展示她们善于织布的技能。这一描写凸显了农田劳作中男女分工的情景,也显示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一句“不须邀福渡河星”,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满足和豁达。这句话中的“邀福渡河星”指的是追求吉祥和好运的行为,而诗人则认为在平凡的田园生活中,不需要刻意追求福祉,因为田园本身就是一种福祉。

整首诗词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宁静幸福的向往。诗人将田园生活与朱门世家进行对比,以此突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价值,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田园景象,以及人们在其中的生活状态,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受。

  • 《大旱小雨》

    白水莲天九泽浑,平田五月献龟纹。北人未识黄梅雨,千里争占赤土云。

  • 《金陵七夕赠皇甫司勋》

    片雨明河拭,双星阁道临。论欢天上别,惊候旅中深。夕吹催飞藿,商声动早碪。城南倦游客,同折此时心。

  • 《初冬》

    老客人间百事慵,乐哉闭户过今冬。朝炉兽炭腾红焰,夜榻蛮毡拥紫茸。蝟刺坼蓬新栗熟,鹅雏弄色冻醅浓。题诗正自消闲日,本不争先万户封。

  • 《无梦令》

    传语终南道众。早把良缘勤种。保守气精神,调摄乌龟赤凤。赤凤。赤凤。化粒金丹高耸。

  • 《和曼叔赋断蓬见别》

    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

    有道春偏好,无为日更舒。齐心大庭馆,何处觅华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