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
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恩如泰山般重,而我个人的命运却如鸿毛般轻。我心中怀有一种惧怕,害怕自己的行为不能被后世所称道,却敢怀抱妻子的荣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范仲淹对君主恩情的感激与忧虑,以及对个人声誉和家庭荣誉的关注。范仲淹将君恩比喻为泰山,表达了君主对他的恩德之重。然而,他意识到自己个人的命运和荣誉如同鸿毛般轻微,因此担心自己的行为不能留下千古美名。尽管如此,他仍然敢于怀抱妻子的荣誉,表达了他对家庭的重视和责任感。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范仲淹的忠诚和为人之道。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君主的恩情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君主恩德的深切感激之情。诗中的泰山和鸿毛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君恩的重大和个人命运的微小。范仲淹虽然担心自己的行为不能被后世所称道,但他仍然敢于怀抱妻子的荣誉,这显示了他对家庭的尊重和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揭示了范仲淹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忠诚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家庭和个人荣誉的重视。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质朴的表达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忠诚、责任和家国情怀交织的画卷。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