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菊花前敛翠蛾。
挼花传酒缓声歌。
柳枝团扇别离多。
拥髻凄凉论旧事,曾随织女度银梭。
当年今夕奈愁何。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浣溪沙(赠贲大夫歌者,其人尝在大家)》是宋代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晚菊花前敛翠蛾。
挼花传酒缓声歌。
柳枝团扇别离多。
拥髻凄凉论旧事,
曾随织女度银梭。
当年今夕奈愁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以及在这个场景中引发的思考和愁绪。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达出对流逝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晚上菊花前的景象,菊花盛开,翠蛾在花丛间舞动。这里的晚菊花前可以被视为时光的象征,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场景,人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传递花酒,悠缓地唱歌。这种欢乐的氛围和有序的交流,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然而,诗人在下一句表达了离别的多情景象,柳枝和团扇都成了分离的象征。这里的别离暗示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暗示了人事的无常和变迁。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描述了一个凄凉的形象,抱着头发,孤独地谈论着过去的事情。这种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他曾经随着织女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但现在却陷入了愁绪之中。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现实无法挽回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景物和形象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梅开壍边勿渠陋,倚竹长年固成瘦。风期唤得高人就,几度行看仍落齅。是花佳处绝难摹,思虽宛转终不如。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
日月高奔,金波满泛,七返九还延祚。真精应物,大道潜身,恍惚妙通玄路。直待阳生,造化神丹,龙虎紫霄天府。这瑶函、宝篆天机,须仗至人开悟。长生道、固蒂深根,仙家活计,烹炼汞铅为务。炉辉五彩,鼎耀三光,识取本来宗祖。明月楼前,睹个金蝉,飞舞翠峰明宇。把凌云一志,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渴令平生病,年来病更多。腰仍难老折,肠亦旧无他。知已眠三迳,逢秋欲七歌。勋名邮传尔,唯日饮无何。
[姑洗羽一奏]温然仁矣,熙然春矣。龙驾帝服,穆将临矣。我酒清矣,我肴洱矣。我乐备矣,我神顾矣。
千年石虎产麒麟,一角通身五彩明。金锁玉关浑掣断,毗卢界内鼓烟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