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依筇竹似桴浮,改就新词却自讴,囊锦斩关聊袖手,酒兵推户且扶头。
东风已拆红踯躅,碧树更啼黄栗留。
醒醉醉醒殊未沫,不应通守羡通侯。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再次韵答许节推二首》是宋代陈造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起依竹杖如同浮动的桴子,改作新的词曲却自我歌颂。把锦囊割开,放弃过往的困扰,闲庭信步,酒兵推开门户,将头扶在手上。
东风已经吹散了红色的踯躅,青翠的树上还挂着黄色的栗子。醒时与醉时彼此交替,醉意未消,清醒又未完全降临,并不应该将通守的官职羡慕于通侯的尊位。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为主题。第一首诗以竹杖搭起船桴的形象开篇,表达了诗人追求新颖创新的意愿。他改编了新的词曲,并以自己的歌颂作为回答。接下来的几句诗描述了诗人摆脱尘世困扰的心境,将过去的烦恼割舍,轻松自在地行走在闲庭之中。同时,他用酒兵推门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
第二首诗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东风吹散了红踯躅花的繁华,树上的栗子成熟而黄。这种景色的转变,暗喻着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更迭。而诗人在醒时与醉时之间来回徘徊,表达了对人生状态的思考。醉未完全醒,醒未完全醉,意味着他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迷惘。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官职和地位的淡然态度,认为不应该将通守的官职看作是通侯的尊位所羡慕。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由、创新和官职地位的讨论,反映了宋代士人在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追求。
古今三绝。唯郑国三良,汉家三杰。三俊才名,三儒文学,更有三君清节。争似一门三秀,三子三孙奇崛。人总道,赛蜀郡三苏,河东三薛。欢惬。况正是,三月风光,好倾杯三百。子并三贤,孙齐三少,但笃三馀事业。文既三冬足用,名即三元高揭。亲朋庆,看宠加三锡,礼膺三接。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喜擎绣段攀金鼎,谢脁馀霞始是霞。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