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圣俞》

平沙漫飞雪,行旅断浮桥。
坐觉山陂阻,空嗟音信遥。
穷阴变寒律,急节惨惊飚。
野霁云犹积,河长冰未销。
山阳人半在,洛社客无聊。
寄问陶彭泽,篮与谁见邀。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圣俞》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坦的沙地上飘扬着大片的雪花,
行旅的人们无法过桥。
坐在这里感到山陂的阻隔,
空叹音信的遥远。
阴冷的天气变得更加寒冷,
狂风呼啸着,令人惊恐。
野外的云彩仍然积聚着,
河水依然结冰未融化。
山阳的人们大部分都在这里,
洛社的客人们却无所事事。
我寄问陶彭泽,
篮子里的信函会被谁看到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象,以及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雪花飘落在平坦的沙地上,行旅的人们因为桥断无法继续前行。作者坐在这里,感受到山陂的阻隔,思念远方的亲友,感叹音信的遥远。天气阴冷,风势猛烈,给人带来惊恐之感。尽管天空中的云彩已经积聚,河水结冰,但是人们仍然无法解脱寒冷的束缚。山阳的人们大多在这里,而洛社的客人们却无所事事,显得无聊。最后,作者寄问陶彭泽,篮子里的信函会被谁看到呢?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期待。

赏析:
《寄圣俞》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寒冷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天气来烘托出作者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困境和无奈。同时,通过对山阳人和洛社客人的对比,凸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聊。最后,作者寄问陶彭泽,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期待,给人以深思之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

  •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因忆南园旧游》

    去年看花在城郭,今年看花向村落。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乱后城南花已空,废园门锁鸟声中。翻怜此地春风在,映水穿篱发几丛。年时游伴俱何处,只有闲蜂随绕树。欲慰春愁无酒家,残香细雨空归去。

  •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缘识》

    大丈夫兮兼文武。君子能仁潜喜怒。强明非是尽周旋,满眼真如不自取。三春花卉正芬芳,发作痴迷我也狂。道德修来长不断,云从龙变解舒张。海浪无涯百川水,厚重高深难比擬。今古犹来世界宽,忻闻为善恶为耻。舟车有利便通津,斟量难事日其新。勿笑我心孜孜化,贵为人主不尊身。

  • 《吕颜野饮醉中寄五绝句次其韵》

    醉倒南山卧白云,满天诗思不胜春。黄鸡白酒真堪乐,谁道蓬蒿有此人。

  • 《如梦令》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游西湖次毛玉田韵》

    触目钱塘昨梦非,行春载酒忆当时。花间不辗香轮入,柳外空鞭骏马飞。落日荒山和靖墓,断云流水子胥祠。忘情鸥鹭间於我,应笑江湖客未归。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