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踏莎行》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踏莎行》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过天晴,春分时节。千花百卉争相绽放明媚。画梁上的新燕成双成对,玉笼中的鹦鹉忧愁孤独地入眠。薜荔藤依偎在墙上,莓苔密密地铺满了地面。青楼的几处都传来歌声,美丽动人。突然间旧时的事情涌上心头,无言之中收起了愁眉,山间的翠绿依然。

诗意:
《踏莎行》描绘了雨过天晴、春分时节的景色。诗人欧阳修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人间的欢声笑语。在这美好的景象中,欧阳修心中却涌上了一些旧事,使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而深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季景色为背景,展现了欧阳修细腻的艺术表达和感受力。诗中通过描绘千花百卉争相绽放、画梁上的新燕和玉笼中的鹦鹉,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薜荔藤依偎在墙上,莓苔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繁茂和静谧。青楼中传来的歌声,生动地勾勒出繁华的场景。

然而,在这美景之下,诗人突然回忆起一些旧事,使诗词的情感产生了转折。欧阳修用“无言敛皱眉”来表达他内心的郁结和矛盾情感,使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山间的翠绿依然,表明自然界的美景不受人事的干扰,但诗人的内心却被旧事所困扰,展现出一种复杂的心境。

《踏莎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与诗人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这首诗词通过对美景和内心矛盾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 《次韵秋日遣兴》

    西风暑退喜清秋,倦客漂流沧海头。用舍行藏知有命,山林钟鼎岂能谋。汗青漫志三馀乐,养素宁忘一溉收。鹏鷃}逍遥天壤内,何劳八极赋神游。

  • 《十虫吟》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 《清平乐》

    赵家燕燕。宜在昭阳殿。春入馆娃深宫宴。秀色从来未见。浅颦轻笑都宜。临风好是腰肢。今夜松江归路,月明愁满清辉。

  • 《句》

    鹦鹉能言争似凤。

  • 《孟少保会师握拳缺指相请赞》

    为人手段十分粗,拳下搜寻一个无。咄这村僧难凑泊,释迦弥勒是他奴。

  • 《与孟东野》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