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谪巴蛮。
荔子亲攀。
冰肌照映柘枝冠。
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重入鬼门关。
也似人间。
一双和叶插云鬟。
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浪淘沙(荔枝)》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浪淘沙(荔枝)》
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
冰肌照映柘枝冠。
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
一双和叶插云鬟。
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译文:
回忆起曾经流放到巴蛮地方,
亲手采摘荔子。
冰肌照耀在柘枝冠上。
太阳破开轻红的果实,有三百颗,
味道甘甜又凉爽。
再次回到鬼门关,
却感觉宛如人间。
一对和叶插在云鬟上。
幸得清湘的燕子面容,共同倚在栏杆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在巴蛮地方采摘荔枝的情景。诗人回首往事,回忆起自己曾经被贬谪到巴蛮地区的经历。他亲自攀摘荔子,形容荔子的肌肤如同冰一般晶莹剔透,映照着柘枝冠上的光芒。太阳透过轻红的果实,照亮了诗人手中三百颗荔子,这些荔子既甜美又凉爽。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再次回到鬼门关(指巴蛮地方),却感觉宛如人间。他将采摘到的荔子,插在云鬟上,形容自己幸运地拥有了清湘地区女子的容貌,与她们一同倚在栏杆上。
整首诗通过对采摘荔子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荔子象征着甜美的事物,冰肌照映柘枝冠则展现了荔子的鲜美和诗人的情感。与此同时,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将自己的心境与荔子、清湘的女子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细腻的感受力和优美的表达能力。
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
不妨行细输先手,自觉心粗愧撞头。局破腰间斧柯烂,洗清凡骨共仙游。
轧轧推危辙,听鸡独早行。风吹宿霭散,月照华山明。白首东西客,黄河昼夜清。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闲情。
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陌花街。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风流,贤太守,能笼翠羽,宜醉金钗。且留取垂杨,掩映厅阶。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知恩否,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年来朋旧少,大半已雕零。人物如吾子,共谓上青冥。行年才五十,叹惜负平生。忆子初见我,我意已先倾。爱子器识远,伫子功业成。纵不登要路,亦必享遐龄。贰邑曾未久,早已闻政声。方将脱选调,荣养娱亲庭。天公亦何事,于此独无情。一旦弃我去,不复见仪形。痛伤风月夜,空对
忍寒搜句意何如。正因我、腹焦枯。茶灶火慵嘘。高阳侣、元非姓卢。佳章联叠,新醅寥落,飞梦绕兵厨。新酿取来无。要亲与、梅花饯途。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