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雨过,正海棠枝上,胭脂如滴。
桃杏不堪来此似,信是倾城倾国。
藏韵收香,谁能描貌,阁尽诗人笔。
从教睡去,为留银烛终夕。
不待过了清明,绿阴结子,无处寻春色。
簌簌轻红飞一片,便觉临风_恻。
莫道无情,嫣然一笑,也似曾相识。
惜花无主,自怜身是行客。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念奴娇(海棠时过江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海棠时过江潭)
晓来雨过,正海棠枝上,胭脂如滴。
桃杏不堪来此似,信是倾城倾国。
藏韵收香,谁能描貌,阁尽诗人笔。
从教睡去,为留银烛终夕。
不待过了清明,绿阴结子,无处寻春色。
簌簌轻红飞一片,便觉临风_恻。
莫道无情,嫣然一笑,也似曾相识。
惜花无主,自怜身是行客。
译文:
思念奴娇(海棠时过江潭)
黎明时分,雨水已过,红海棠花枝上的胭脂似乎还在滴落。
桃花和杏花都不及这里的美景,可见其倾城倾国之态。
花香藏匿其中,任何人都难以描绘其容貌,诗人们尽力描绘了阁楼。
让我沉睡吧,为了让白银烛光陪伴整夜。
不等到清明时节过去,绿阴已生果实,无处觅得春天的颜色。
纷纷扬扬轻红的花瓣飘落一片,使人感到忧伤和惋惜。
不要说它们没有感情,微笑中流露出的嫣然神采,仿佛曾经相识。
可惜花朵无主,我自怜身世如行旅客。
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海棠时过江潭)》是一首描写海棠花的诗词。海棠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傲然挺立、不畏风雨的品质。诗人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美丽和娇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花枝上的胭脂滴落、倾城倾国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花朵的鲜艳和妩媚。诗人将海棠花与桃花、杏花相比,以突显海棠花的独特之美。
诗中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惜别之情。清明时节过去后,春天的颜色渐渐消失,绿阴已结出果实,花瓣飘落一片,给人以忧伤和惋惜之感。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遗憾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人将自己比作行旅客,表示自己身世无常,无法拥有美好事物。诗人对花朵无主的遗憾和自身命运的无奈感到自怜。整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海棠花的美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时光流逝和命运无常的反思,给人以深思和感慨。整首诗词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情感内涵,值得欣赏和品味。
眼明双白鹭,身隐一黄牛。玉辔章台陌,可怜供百忧。
白羽青丝手自持,双鞬锦领步兵随。几番欲到伊吾北,笑杀曹儿行路迷。
鸣驺如电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回。常日锦囊犹有句,况从三十六峰来。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请缨。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受命麒麟殿,参谋骠骑营。短箫催别酒,斜日驻前旌。义勇千夫敌,风沙万里行。几年丹阙下,侯印锡书生。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分明篱菊艳。却作妆梅面。无处奈君何。一枝春更多。
折筍肥梅飣坐,涎蜗斗蚁上梁。雨工莫贾余勇,留乖稻花半黄。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