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

五峰习圣罢,乾竺化身归。
帝子传真印,门人哭宝衣。
一囊穷海没,三藏故园稀。
无复天花落,悲风满铁围。

作者介绍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作品评述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是唐代陈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大禅师宝月三藏圆寂的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对大禅师的哀思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五峰圣人修行已完成,乾竺转世所化,回归故里。皇帝的皇子传达真印,门人们哭着送行圣师。他的胸怀如同能容下大海,现在却沉寂无声,三藏的故乡也变得冷清稀少。再也看不到清廷中的花朵飘落,只有悲壮的风声满布围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宝月三藏大禅师的圆寂情景,展现了人类终有一死的触动和深情。诗人表达了对大禅师的崇敬和追思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整首诗词运用了生动而深刻的意象,如“五峰习圣罢”揭示了大禅师修行的伟大成就,“乾竺化身归”表达了大禅师的转世归来,“一囊穷海没”形容了大禅师胸怀的宽广,以及“悲风满铁围”传达了悲伤和哀思的氛围。

通过对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禅师的敬仰和对死亡的深思,展示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才华横溢的创作能力。这首诗词既具有宏大的题材,又融入了自然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 《题永嘉黄仲炎文卷二首》

    龙泉笔绝文章熄,此作居然可贵珍。激处翻嫌董生缓,新来却笑退之陈。假令覆瓿无知者,尚可藏山待后人。外物区区均粪土,祝君爱取不赀身。

  • 《丙戍闰七月九日,与王必大登姑苏台,招王浚》

    始贺火流西,还嗟斗斜闰。余暑犹强颜,新凉颇难进。燥刚渴欲坼,焦卷秃如烬。炎官扶日毂,辉赫不停运。登临有高台,勇往得三俊。仍将王郎子,飞步凌劫仞。风从噫气来,云作坏山阵。乡如垂头鱼,忽已蛰虫振。空明晚逾清,更要孤月印。书生乃易与,俛仰更喜愠。凭阑天为高,举酒

  • 《和邱提刑寄湖南贾度支》

    何处多离感,山邮霁野光。清吟贯骚雅,远意属荆湘。霜树呈秋色,风兰生晚香。使轺偏倚望,摛藻寄回肠。

  • 《题叔夏乐谷》

    君知至乐本难名,何事犹令谷应声。植杖自锄园草绿,挂瓢时浥涧泉清。了无歌吹娱宾人,只有诗书养性情。却恐仁人尚蒿目,又须凭酒破愁城。

  • 《句》

    老龙拿空欲轻举,山灵地祗挽之住。

  • 《次雪峰空老韵二首》

    雪峰僧中龙,此道谁与共。萧然两伽陀,不举似大众。独贻茶山老,以当蒲塞供。岩花与涧草,信手拈来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