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
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
见《宝庆府志》。
《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
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作品评述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是清代魏源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三湘地区的美景和其与作者的情感联系。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
故有“三湘”之名。
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
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
见《宝庆府志》。
《水经注》不言潇水,
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
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
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
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
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诗意:
这首诗词以湖南三湘地区为背景,描述了楚水入洞庭湖的三个支流:蒸湘、资湘和沅湘。洞庭湖是湘江的尾部,因此君山被称为湘山。资湘也叫潇湘,现在资江在武冈上游发源,夫夷水被当地人称为潇溪,这一地区又被称为萧地。魏源引用了《宝庆府志》和《水经注》的记载,说明了关于三湘名称的来源和柳宗元将永州一水称为潇的情况。魏源自己在三湘地区生长,他回顾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系,以及对湖山乡国的思念之情。

赏析: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通过描绘湖南三湘地区的水系和地理,展现了魏源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诗中所提到的蒸湘、资湘和沅湘,以及洞庭湖和君山,都是湖南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与湘江紧密相连。这首诗词以魏源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回忆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湖山乡国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凝练,通过一系列地名和历史记载,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热爱。魏源通过“棹歌三章”来表达自己对三湘的情感,同时也借此来纠正一些关于地名的错误认识。整首诗词蕴含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湖山乡国的深情思念和对故土的热爱之意。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家乡景观的描绘,展示了魏源作为一位清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它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还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

  • 《杂咏一百首·高力士》

    五十年间事,浑如晓梦馀。三郎南内里,何况老家奴。

  • 《享太庙乐章》

    汉祚惟永,神功中兴。夙驱氛祲,天覆黎蒸。三光再朗,庶绩其凝。重熙累叶,景命是膺。

  • 《泊海子口》

    池口至海口,望望三舍外。辰发莫已到,回首西日在。风师肯怜客,祖道烦一嗌。我舟疑凌虚,楚山真历块。蜚鸣相让疾,惊浪乃弗逮。穷涂坐局缩,颇尝得此快。遄迈自本图,阙供恐贻悔。未办问村胶,且计具薪菜。

  • 《鹊桥仙》

    银潢仙仗,离多会少,朝暮世情休妒。夜深风露洒然秋,又莫是、轻分泪雨。云收雾散,漏残更尽,遥想双星情绪。凭谁批敕诉天公,待留住、今宵休去。

  • 《凤栖梧》

    秋日楼台在空际。画解声沈,历历寒更起。深院黄昏人独自。想伊遥共伤前事。懊恼当初无算计。些子欢娱,多少凄凉味。相去江山千万里。一回东望心如醉。

  • 《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