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霎浮云,都掩尽、日无光色。
遥望处、浮图对峙,梵王新阙。
燕子自飞关北外,杨花闲度楼西侧。
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经年歇。
昭君去,空愁绝。
文姬去,难言说。
想琵琶哀怨,泪流成血。
蝴蝶梦中千种恨,杜鹃声里三更月。
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满江红(吴山)》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霎浮云,都掩尽、日无光色。
遥望处、浮图对峙,梵王新阙。
燕子自飞关北外,杨花闲度楼西侧。
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经年歇。
昭君去,空愁绝。
文姬去,难言说。
想琵琶哀怨,泪流成血。
蝴蝶梦中千种恨,杜鹃声里三更月。
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
诗意:
《满江红(吴山)》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诗中通过一系列景物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辉煌的朝代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凉而悲切的笔调展现了作者对宋代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忧虑。诗的开头描述了一片浮云遮蔽了阳光,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昏暗的氛围。接着,浮图对峙,指的是佛教和道教两大教派的斗争,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纷争。梵王新阙指的是佛教的高僧。
诗中提到的燕子飞向关北,杨花漫舞在楼西侧,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离去。金鞍、玉勒早朝人是对昔日辉煌的回忆,经年歇则表明这些辉煌已经过去很久。
诗中出现了昭君和文姬,这是两位历史上的美女,分别指代王昭君和蔡文姬。诗人以琵琶哀怨、泪流成血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些美女的思念和对她们遭遇的同情之情。
最后,诗中提到了蝴蝶和杜鹃,它们分别象征着爱情和离别。蝴蝶在梦中有千种恨,杜鹃的声音在深夜里回荡,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痛苦和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词以对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的怀念为主题,通过描绘一系列凄凉景象和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时代动荡的忧虑之情。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凄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知君夙昔爱登山,特地相携上峻峦。岂但登高如杜牧,故应访旧忆未宽。凝眸直欲小东鲁,振袂如将近广寒。幸有酒尊供笑语,不愁归路十分难。
恩爱周姻族,宽和善里闾。年高无悔吝,身没有名誉。愿见今何及,从游旧亦疏。若修耆旧传,言行可追书。
举世皆问人,唯师独求己。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应笑北原上,丘坟乱如蚁。
北风昨夜来,大雪忽三尺。不愁送侬寒,但愁断欢迹。
搆厦当高巘,登临称遁仙。澄波寒浸郭,叠翠冷搘天。野艇浮残照,僧楼儭淡烟。此中无俗物,自可会清贤。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