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
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
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
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
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
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
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这首诗词是宋代陈亮创作的《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中文译文:
人们喜爱新的风景,龙儿认可旧时的湫。无论是在盛夏的酷暑,稍作停留即感秋意凛然。我自在上面陶醉睡眠,任凭水流急湍,仿佛被它收纳。世事就这样离去,不离去又为何人留。本来无所求,随遇而安,碰触着虚幻的船。东山的起点和终点,暂且与灵洞与沉浮相伴。我想应该有神仙的窟穴,何比拿提封万里,大小几个琉球。只是有了你这样的才华,何需问及时光流逝。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新景色的喜爱,同时也提到龙儿(可能指友人)对旧时景色的认同。无论是酷暑还是稍作停留,都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作者表达了自己在水上陶醉的心境,任凭水流湍急,仿佛被水所包容。他思考着世事的离去,意识到无论如何,终究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他没有追求太多,随遇而安,与虚幻的船相触。诗人提到了东山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与灵洞和沉浮的相伴,这可能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他想象了神仙的窟穴,与拿提封万里和琉球相比,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最后,作者赞美了君子的才华,认为有了才华,便不需要担心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宁静、自在和超越尘世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内心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整首诗抒情而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