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
见十里长堤,数声啼F774,至今清泪,襟袖斓斑。
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
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
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
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扁舟南浦岸为背景,描述了与珊珊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扁舟停泊在南浦的岸边,离别之处,听到佩环的声音,回忆起珊珊的容颜。看见了十里长堤,几声啼鸟,至今还能感受清泪,衣袖上斑斓的痕迹。谁会相信,沈腰变得更加瘦弱,潘鬓也开始衰残。漫不经心地拿起酒杯,对着花儿和月亮,不说话,不拄着拐杖,无所牵挂地倚在栏杆上。相逢时又感到相思之情,只能凝视着秋水,送走了对春山的思念。应该记得马催促着行程,泥泞溅到了征衫上。何况芳菲将要过去,红英花儿盛开婉娩,追随着正欢乐,黄鸟在山间飞舞。争取不让这份心情执着,仿佛像云一样自由自在。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珊珊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南浦岸边停泊的扁舟上,回忆起与珊珊分别时的情景,听到佩环的声音,感受到了清泪的滑落。诗人描述了珊珊的容颜和自己的衰老,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时间的流转。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进行了对照,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酒杯、花儿和月亮,表达了对珊珊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最后,诗人呼唤着马催促行程的声音,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珊珊即将离去的现实。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颗自由自在的心,不被世俗所扰,像云一样轻松自在。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珊珊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对珊珊的描绘和自身的感受,诗人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整首诗词以诗人的主观感受为主线,通过对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珊珊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郊庙朝会歌辞绍熙元年恭上寿星圣皇太后至尊》

    慈皇天临,睟表怡怡。钦哉圣子,亲奉玉卮。丰抃嵩呼,欢浃华夷。迩臣捧同,是恪是祗。

  • 《酬吴七见寄》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竹药闭深院,琴尊

  • 《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士生始志学,固为圣人徒,人人可稷契,世世皆唐虞。仰事与俯育,治道无绝殊。孔孟之所传,世俗顾谓迂。申韩尚刻薄,老庄竞虚无。尔车非不良,盍行九轨途。

  • 《矮斋杂咏二十首·嘲染鬓者》

    万事关心两鬓秋,柳灰何用苦文羞。无情霜雪催年少,閒似青山犹白头。

  • 《饯贺方回分韵得归字》

    邀客十分饮,送君千里归。情随绿水去,目断白鸥飞。松菊今应在,风尘昔已非。维舟待夜月,能不重依依。

  • 《君子泉》

    □岩峭□色斓斑,云叶烟萝□□□鬟。疑有仙琚时会集,唾珠霏屑落人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