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
愁无那。
短歌谁和。
风动梨花朵。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点绛唇(紫阳寒食)》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年的寒食节,我在紫阳山下的蛮江左岸。竹篱围绕,烟雾缭绕。我不知道哪里可以取得新的火种。我不懂乡音,只怕别人嫌弃我。心情愁苦,没有人能与我共唱短歌。风吹动着梨花的朵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食节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禁火三天,因此诗中提到寻找新的火种。诗人在紫阳山下的蛮江左岸,感受到了乡音的陌生和他人的嫌弃,使他更加思念家乡。他感到愁苦,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只能独自面对。最后,诗中的梨花朵朵被风吹动,也许代表了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不断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寒食节时的处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陌生环境的困惑。他感到无法融入新的环境,不懂当地的语言,担心自己会引起他人的嫌弃。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使他愁苦不已,无法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情绪。整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寥寥数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梨花朵朵被风吹动,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柔和的意象。梨花是春天的象征,而寒食节则处于春季,因此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希望和生机的象征。虽然诗人身处陌生的环境中,但风依然吹动着梨花,生活依然在继续,这或许给了他一丝安慰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通过对环境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家乡的眷恋。
情态云閒,身心月寒。鼻孔气出快,髑髅津沥乾。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东望长安山复山,数峰还出两峰间。搅衣来即三年戌,引客聊为一日闲。身似暮云低更好,心如归鸟倦知还。圣朝倘得收遗物,叹息搔头鬓已斑。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粢盛献享修祠罢,合族筵开乐未央。
珉玉玢幽,裹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河,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夺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