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作轻阴,风逗细寒,小溪冰冻初结。
更听得、悲鸣雁度空阔。
暮雀喧喧聚竹,听竹上清响风敲雪。
洞户悄,时见香消翠楼,兽煤红爇。
凄切。
念旧欢聚,旧约至此,方惜轻别。
又还是、离亭楚梅堪折。
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要无闷,除是拥炉对酒,共谭风月。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无闷(冬)》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变得轻盈如阴,风戏弄着细微的寒意,小溪冰冻初凝。更能听到,悲鸣的雁飞过空阔。傍晚时分,雀鸟喧闹地聚集在竹林中,倾听竹叶上清脆的响声,仿佛风敲击雪。洞窟里寂静无声,时而看到香消玉殒的翠楼,兽煤燃烧得通红。凄切之情油然而生。怀念过去的欢聚,旧时的约定至此,才真切地感到轻别的惋惜。又再次回到离亭楚梅,值得采摘。暗自想象莺鸟的时光如同梦境,而梦境中又仿佛是,莺鸟的时光,要过得无忧无闷,除非拥炉对饮,共述风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天的景象和周邦彦内心的感受为主题,描绘了冬天寒冷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往事和现实的思考。
诗开篇以云变轻盈、风逗弄寒意的描写,展现出冬天的冷静和寂寥。小溪冰冻初结的描绘增添了一丝冰冷的气息。接着,诗人听到雁鸣的声音,雁飞过空阔的天空,增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傍晚时分竹林中雀鸟的喧闹,以及竹叶被风吹动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这种对细微之声的关注传达了诗人对于冬天细微景物的敏感和细腻。
在第三联中,诗人描写了洞窟中的宁静和寂寥,以及在一瞬间看到的香消玉殒的翠楼和燃烧得通红的兽煤。这里的描写充满了凄切之情,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消逝。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去欢聚的怀念和轻别的惋惜。诗人希望能回到离亭楚梅,采摘那份美好和纯真。他内心暗自想象莺鸟的时光如同梦境,而梦境中又仿佛是莺鸟的时光,只有在拥炉对饮、共述风月的时刻,才能摆脱内心的烦闷,享受无忧无闷的时光。
整首诗词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过去的思念。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离亭楚梅和莺鸟时光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快乐的追求。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细腻地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孤寂,以及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