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阮郎归》

一濠秋水净涟漪。
红妆照水嬉。
攀条寻藕怯船移。
浮萍湿绣衣。
临好景,惜轻归。
夕阳洲渚迷。
城门灯火簇轮蹄。
沙鸥飞去时。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阮郎归》是晁补之在宋代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濠秋水净涟漪。
红妆照水嬉。
攀条寻藕怯船移。
浮萍湿绣衣。
临好景,惜轻归。
夕阳洲渚迷。
城门灯火簇轮蹄。
沙鸥飞去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阮郎即将归来的场景。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清澈的水面上泛起的涟漪,红妆的女子在水边嬉戏玩耍。女子攀住船边的枝条,寻找莲藕,但因害羞而船摇得很轻。浮萍在水中打湿了她的绣衣。诗人在这美好的景色面前感到惋惜,因为夕阳使小岛和河滩变得迷离,城门处的灯火聚集起来,马蹄声嘈杂。这时,沙鸥飞过,阮郎已经离去。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晁补之对阮郎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秋水的净涟漪、红妆女子的嬉戏、夕阳的余晖以及城门处的灯火等形象描绘了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归乡场景。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递出对阮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物情感与环境相融合,展现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厚意。晁补之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及富有意境的语言,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同时,诗中对于离别和归乡的情感的表达,也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思念之情。

  • 《偈颂七十二首》

    道个炉中无火时,一团冷焰正腾辉。深深拨出一星子,未免翻成节外枝。

  • 《再用韵寄丁知县三首》

    南楼酌酒未分襟,啅鹊啼乌亦好音。晴日倒红生笑颊,烟梧摇渌涨杯心。可堪岁月供行色,尽把江山博醉吟。不断芜湖留十日,焦峰浮玉恣幽寻。

  • 《赋得罗浮霜月怀郑二逸人》

    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钟。寒空一片月,挂在罗浮峰。夜色不映水,清光与之同。百里皆瑶华,千林闭幽风。萧条岩际叶,嘹唳云边鸿。远客起遥念,沧波思千重。梦回明镜没,寂历闻幽蛩。

  • 《十二月一日使风》

    中宵不得休,常州已鸡鸣。欲知五更寒,扫霜四闻声。出门风暴起,挂席遂前征。官河沟渎耳,汹汹若未平。想见太湖中,白浪山岳倾。纡直虽有殊,高枕幸不惊。舟师尚若悔,吾身未宜轻。既无性命忧,从使嫌怨并。

  • 《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 《次韵任元受除夕》

    九重无路扣天阍,万里何进返荜门。岁晚浓愁催白发,夜来只影落寒樽。谁令兴发水云国,独忆春归花柳村。知有笔端三昧力,试将些语为招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