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

欲上南湖彩舫嬉。
还思北渚与岚漪。
圆荷盖水垂杨暗,鸂鶒鸳鸯总下时。
持此意,遣谁知。
清波还照鬓间丝。
西楼重唱池塘好,应有红妆敛翠眉。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鹧鸪天》是一首宋代晁补之的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上南湖彩舫嬉,
还思北渚与岚漪。
圆荷盖水垂杨暗,
鸂鶒鸳鸯总下时。
持此意,遣谁知。
清波还照鬓间丝。
西楼重唱池塘好,
应有红妆敛翠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湖泊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逍遥自在的生活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南湖的彩舫、北渚的岚漪、盖满水面的圆荷、垂柳和游荡的鸟类,展现了湖泊的宁静和美丽。诗人意欲留连在南湖上彩舫中嬉戏,却又思念北渚的景色和湖水的涟漪。他觉得湖面上盖满了圆荷,水中垂下的柳枝掩映其中,鸂鶒、鸳鸯等水鸟时而飞落其中,景色美不胜收。他抱着这样的心意,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湖水的清波还照在他鬓间的丝发上,似乎在倒映出他内心的情思。他认为西楼上再次唱响池塘的美景,应该有美丽的女子脸上含羞的红妆和闭合的翠眉。

赏析:
《鹧鸪天》通过对南湖的描绘,将湖泊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彩舫、圆荷、杨柳和水鸟等,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诗人留连在湖上彩舫中,游赏湖光山色,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快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寄托的渴望。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描绘细腻的形象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既展现了湖泊美景的壮丽,又表达了对纯美生活和美好情感的追求。

  • 《香林》

    日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空亭谁领幽芬坐,云鹤同行损绿苔。

  • 《得祠》

    十年梦不到清都,云满寒蓑雪满颅。一片青山一黄犊,底须更着旧称呼。

  •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句》

    轩窗眼界开。

  • 《菩萨蛮》

    银城远枕清江曲。汀洲老尽蒹葭绿。君上木兰舟。妾愁双凤楼。角声何处发。月浸溪桥雪。独自倚阑看。风飘襟袖寒。

  • 《寄庾侍郎》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