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满庭芳(次韵答季良)》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
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
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
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
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满庭芳(次韵答季良)》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闲谈秋天的到来,我坐在船上懒散无心,梦回到波浪之间的三个岛屿。忽然想起黄帽子,和我一样老去的山颜。上界的仙人和官府,哪里比得上我,一个游离于尘寰的人。云朵没有停止,流泉自然奔涌,这种意境本来就是闲适自在的。寂寥的松树和桂花园,陪伴你愉快的谈话,也能忘却饮食。何况琼枝玉蕊,美丽地装点了春山。如果问我为何隐居,不必说是因为飞鸟知道回归的意思。在无言之处,孙登半岭,高雅的韵律更加难以攀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坐在船上,心情悠闲,回忆起波浪之间的三个岛屿,意味着他的思绪漂泊不定。他想起了同样寻求宁静的山颜,以及上界的仙人和官府,暗示他们的生活并不如他游离尘寰的自在。诗中还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观,如不停流动的云朵和奔腾的流泉,表达了大自然中的宁静和无拘无束的状态。最后,诗人通过孙登半岭和高雅的韵律,表达了追求高尚艺术和精神追求的决心。

赏析:
《满庭芳(次韵答季良)》以自然景观和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宁静自在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的生活理念。诗人通过船行、岛屿、云朵和流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安逸、宁静的氛围。他表达了对繁忙喧嚣生活的厌倦,向往隐居山林的愿望,并通过与黄帽子和山颜的联想,强调了自己游离尘寰的生活态度。诗人还通过孙登半岭和高雅的韵律,表达了对追求高尚艺术和精神追求的决心和努力。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思想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艺术风格。

  • 《水调歌头(万载烟雨观)》

    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平田坡岸回曲,一目望难穷。波面轻鸥容与,沙际野航横渡,不信画图工。路入神仙宅,翠锁梵王宫。俯晴郊,增胜既,气横空。云林城市层列,知有几重重。更上危亭高几,徙倚栏干虚敞,象纬逼璇穹。要尽无边景,烟雨看空_。

  • 《輓苏黄门子由》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 《句》

    千金常恨邻难买,一笑那知盖已倾。

  • 《十月二十日作》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 《题画三首》

    江树何霏微,遥山苍翠里。秋风吹裳衣,人影桥下水。

  • 《经费冠卿旧隐》

    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