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昆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虽同橘柚依南土,终愧魁罡近北辰。
好向昌时荐遗逸,莫教千古吊灵均。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寄兵部任畹郎中》是陈陶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平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常常回忆剑浦的生活,已经度过十二个春天。
昆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年岁已经长大,成为一座封建学府的器物,而涧松还是如同薜萝一般。
虽同橘柚依南土,终愧魁罡近北辰。
虽然我出自南方橘柚之地,但总是感到自愧不如北方的魁罡。
好向昌时荐遗逸,莫教千古吊灵均。
我渴望把自己的才华推荐给昌时,不要让我沦为千古哀悼的对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平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叹。诗人陈陶在这首诗中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剑浦度过的时光,十二个春天已经过去了。他把自己的生命比喻为一座封建学府里的器物,而他自己还是如同薜萝一般普通。诗人虽然出自南方的寒柚之地,但是总是觉得自己远不如北方的魁罡。他渴望把自己的才华推荐给昌时,不愿沦为千古哀悼的对象。
整首诗情绪悲凉,充满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的终极追求和自身的无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凡人境遇的无奈和对于人生命运不可掌控的思考。在才华横溢的人生岁月里,他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被世人所承认和传颂,而不愿沦为千古遗忘的存在。整首诗的结构简练,用字简约而富有画面感,诗意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反思的空间。
龙泉笔绝文章熄,此作居然可贵珍。激处翻嫌董生缓,新来却笑退之陈。假令覆瓿无知者,尚可藏山待后人。外物区区均粪土,祝君爱取不赀身。
始贺火流西,还嗟斗斜闰。余暑犹强颜,新凉颇难进。燥刚渴欲坼,焦卷秃如烬。炎官扶日毂,辉赫不停运。登临有高台,勇往得三俊。仍将王郎子,飞步凌劫仞。风从噫气来,云作坏山阵。乡如垂头鱼,忽已蛰虫振。空明晚逾清,更要孤月印。书生乃易与,俛仰更喜愠。凭阑天为高,举酒
何处多离感,山邮霁野光。清吟贯骚雅,远意属荆湘。霜树呈秋色,风兰生晚香。使轺偏倚望,摛藻寄回肠。
君知至乐本难名,何事犹令谷应声。植杖自锄园草绿,挂瓢时浥涧泉清。了无歌吹娱宾人,只有诗书养性情。却恐仁人尚蒿目,又须凭酒破愁城。
老龙拿空欲轻举,山灵地祗挽之住。
雪峰僧中龙,此道谁与共。萧然两伽陀,不举似大众。独贻茶山老,以当蒲塞供。岩花与涧草,信手拈来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