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洛阳堰闲行》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七年此地作闲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洛阳堰闲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堰上新晴日,
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
七年此地作闲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洛阳堰上漫步的情景。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洛阳堰上,给人一种新晴日的感觉。尽管时值长夏,但是门前的景色却像是暮春的样子,显得格外宜人。诗人在这里遇到酒就畅饮,遇到树就停下脚步歇息,度过了七年的时光,成为了这个地方的闲散之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洛阳堰上的阳光和门前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和四季的变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悠闲,畅饮美酒,靠树休息,度过了七年的时光。诗中的洛阳堰成为了诗人逍遥自在的象征,而诗人自己则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个闲散之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展示了他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中没有华丽的修辞,却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了宁静和自由的情感。同时,诗人以自身为中心,通过描写自己在洛阳堰上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放逐和超脱,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某种抗争和反抗。这种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尘世中烦恼和纷扰的逃避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一种诉求。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洛阳堰上的美景和诗人的闲适生活,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逍遥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

  • 《宿李主簿(一作刘员外)》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 《菩萨蛮(次刘郎中赏花韵)》

    朱帘乍卷层烟起。露华深浅初疑洗。困倚玉阑风。绮罗知几重。向人如有意。不醉何时醉。便得一枝红。犹胜两鬓空。

  • 《南阳道中》

    月斜孤馆傍村行,野店高低带古城。篱上晓花斋后落,井边秋叶社前生。饥乌索哺随雏叫,乳牸慵归望犊鸣。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 《释闷》

    燕目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我辈於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 《怀寄彭城朋好十首之九寇十一》

    寇叔情何厚,邮筒数得书。前春应上冢,能访酒家无。

  • 《招弟辈饮次韵》

    浅量能消酒几杯,争如俗子厌人来。明朝定到梅山下,不管梅花开未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