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端居感怀》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
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
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
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
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
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
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
感至竟何方,幽独长如此。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端居感怀》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作者在静悄悄的居室中,日复一日地感叹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
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
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
感至竟何方,幽独长如此。

译文如下:
深深埋藏着白色衣裳,柔婉者附之子。一天天默默无言,忽然惊愕抖衣起。
恍若身处帏帐之间,重新意识到永恒已逝。幼子伤害了家庭情谊,盛年如流水般匆匆过去。
温暖与寒凉同样没有趣味,光明与黑暗都没有道理。寂静的本性常常比喻人,现在却停滞在自己内心。
空荡的房子欲望渐暗淡,鸟巢里的燕子也不再来。夏天的树木突然变阴暗,谁还留下足迹在绿苔上。
感受到的归宿到底在何方,寂寥和孤独一直如此。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怀和沉思。他觉察到光阴如流水般逝去,感叹自己逐渐变得孤独、滞留在过去的情感中。诗中的静谧、寂寥的意象也强烈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苍凉和独处的情感。通过境内描写和情感抒发,诗词传递了一种对人生沉思和存在的思考,给人以深邃的思索和寻找生命意义的启示。

整首诗词的言辞优美,措辞细腻,气势深沉,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领悟到时间的无情、一切的无常以及人生中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给人以伤感和思索之情。同样,诗中描绘的静谧、凄凉的氛围也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安静思考的场所。整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给人以诗意和思考,使人对人生、时间和情感产生了不同的思索与感悟。

  • 《香林》

    日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空亭谁领幽芬坐,云鹤同行损绿苔。

  • 《得祠》

    十年梦不到清都,云满寒蓑雪满颅。一片青山一黄犊,底须更着旧称呼。

  •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句》

    轩窗眼界开。

  • 《菩萨蛮》

    银城远枕清江曲。汀洲老尽蒹葭绿。君上木兰舟。妾愁双凤楼。角声何处发。月浸溪桥雪。独自倚阑看。风飘襟袖寒。

  • 《寄庾侍郎》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