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
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
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是一首唐代的诗歌,作者是韦应物。诗歌内容主要描写了黎六郎的少年时光以及他在阳城的归途。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冰壶见底未为清,
少年如玉有诗名。
闻话嵩峰多野寺,
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
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
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
钓台水渌荷已生,
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
移竹疏泉常岸帻。
莫言去作折腰官,
岂似长安折腰客。

整首诗以送别黎六郎为主题。诗人首先以比喻的方式描述黎六郎的风采,将他比作冰壶见底未为清,表示他的才华出众。接着,诗人提及了嵩山丰富的寺庙文化,并赞美黎六郎的黄绶(官服)不嫌向阳城,显示了他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和自豪感。

诗的中间部分描述了黎六郎离开贵族家庭并出外求学的情景,通过描写东郊的飞絮、河南的府君府邸和山间的氛氲,展现了他的归途艰辛和离情别绪。

接下来的描写着重描述了阳城的景物变化,如渔台的水中生长的荷花、少姨庙寒花的盛开,以及县闲吏的傲然与尘隔,显示了黎六郎在阳城生活的点滴。

最后两句诗则传达了诗人的思考。韦应物告诫黎六郎,不要因为做官折腰,应该以况客的姿态面对人生,表达了对黎六郎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描写黎六郎的少年时光和他在阳城的归途,表现了离别的伤感、家国情怀以及对黎六郎的祝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展示了黎六郎的才情和他在阳城生活的点滴,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的期待和对士人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独特,给人以思考和感慨。

  • 《香林》

    日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空亭谁领幽芬坐,云鹤同行损绿苔。

  • 《得祠》

    十年梦不到清都,云满寒蓑雪满颅。一片青山一黄犊,底须更着旧称呼。

  •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句》

    轩窗眼界开。

  • 《菩萨蛮》

    银城远枕清江曲。汀洲老尽蒹葭绿。君上木兰舟。妾愁双凤楼。角声何处发。月浸溪桥雪。独自倚阑看。风飘襟袖寒。

  • 《寄庾侍郎》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