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余晖。
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僧人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在姑苏台畔告别,离开云壑的宁静。
驾驭着马车过寒水,山童护持着僧袍。
抵达松门,正待投宿,竹笠上披着余晖。
谁会赞美杼山的诗句,我猜使君的姓是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云壑,前往范苏州拜访的场景。他告别了姑苏台畔的景色,驾车穿过寒冷的水域,被山童护送着穿着僧袍的身影。最后,他抵达了松门,准备找个地方投宿,竹笠上还残留着余晖。诗人猜测,也许有人会赞美杼山的诗句,他猜测使君的姓可能是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东归的情景。通过描写离别、旅途和抵达的场景,诗人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交融。诗中的姑苏台畔、寒水、山童、松门和竹笠等元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幅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

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也通过描绘僧人的旅程,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中的僧人象征着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他的东归代表着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僧人的旅程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内心追求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此外,诗中的谜语式结尾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诗人猜测有人会赞美杼山的诗句,同时猜测使君的姓可能是韦。这种巧妙的引入谜题,使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余地。

总之,《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内心追求与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出了作者的才华和诗意的深度。同时,谜题式的结尾也增添了一丝趣味和神秘感,使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 《喜诸子所和诗盟歌俱有可采再用韵见意》

    蛮触封疆日勍敌,金丹不疗膏肓疾。抖擞风埃发诗骨,参差头角崭然出。老夫所志在大雅,诸子政须勤帝籍。三叹变风我心恻,箾韶忍受淫哇屈。岂不见渭川千亩拂云长,前日手栽数寸碧。苟得其养终巨世,勿玩流光生厌射。世间浅者无远识,如兽系足鸟摧翼。伯乐眼空冀北群,汤鼎坐吊淮

  • 《僧舍》

    山北山南细路分,松花含雨落纷纷。道人汲井归茅舍,一带青烟染白云。

  •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风中柳 水碓》

    锦里人家,桑柘阴连西崦。驶决溪流青似染。引机激水,作碓依山旁,无朝无暮无丰歉。德耀当年,杵臼生涯勤俭。强劝郎温温笑脸。男儿志气,正欲长光焰。任顽石、也须头点。

  • 《黄昏骤寒》

    过午风犹怒,及昏寒骤增。衣皆袷无絮,被只楮非缯。所赋端如此,谁令病不胜。更怜余习在,挟册自篝灯。

  • 《六言绝句四首》

    合欢双树阿那,时有清禽好声。遮莫云阴昼晦,由来昏晓分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