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滟湖光绿正肥。
苏堤十里柳丝垂。
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
花似锦,酒成池。
对花对酒两相宜。
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鹧鸪天》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汪元量。以下是针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湖水波光闪烁,绿色茂盛。在苏堤的十里长廊,垂下柳树的丝状枝条。轻盈的燕子低低地舞动,小巧的莺儿恰好地啼鸣。花朵像锦绣,酒池里盛满了酒。对花品酒是一对相得益彰的事情。在水边,暂且不谈长安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品尝蛤蜊吧。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宜人的景象:湖水波光闪烁,绿色葱茏,柳树垂下如丝的枝条,燕子和莺儿在其中翩翩起舞和啼鸣。花朵艳丽如锦,酒池里盛满了美酒。作者通过诗词表达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借景抒发对诗酒交融的热爱和享受。在最后两句中,作者以品尝蛤蜊的方式,暂时避开了尘世的纷扰,让读者在诗意的世界中感受平和宁静的氛围。
赏析:
《鹧鸪天》运用了华美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妙,通过对潋滟湖光、苏堤柳丝、燕子和莺儿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怡人的环境中。诗中的花朵和酒池象征着美好和快乐,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对诗酒人生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以"蛤蜊"作为一种简单而美味的食物,表达了作者欲暂时远离尘嚣、追求宁静与快乐的心境。整首诗情感和谐,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愉悦之感,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词,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追求自然与生活融合的审美观念。
河汉澈,碧霄晴。九华仙子以凡尘。凉夜山头吹玉笛,纤云卷尽月分明。
翠作浮洼玉作觞,连蜷浮动玉生香。手中风露分炎国,窃里乾坤入醉乡。满座争夸赛鹦鹉,可人曾忆盖鸳鸯。江长月白空痕在,一夜花神怨索郎。
老荷宽恩许退耕,丝毫无报亦何情。民贫乐岁尚艰食,道丧异端方肆行。党祸本从名辈出,弊端常向盛时生。古人骨冷青松下,谁起英魂与细评?
面目风霜,身心春阳。用杀活之手段,整宗祖之纪纲。秋生野水鱼潜稳,月在寒松鹤梦长。
老去茆檐只负暄,重烦冠缓到柴门。纡金何有功名望,束带岂堪宾客言。璀璨章身同赐马,差池接翼愧廷鵷。折腰重起平生愧,诿曰何知鹤在轩。
吟风丛竹有清音,如诉昏灯掩抑心。将欲梦谁今夜永,偏教囚我万山深。迮飞不着诗徒作,镊白多方老渐侵。便付酣眠容鼠啮,独醒自古最难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