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忆王孙》

华清宫树不胜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
七夕何人望斗牛。
一登楼。
水远山长步步愁。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忆王孙》是宋代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忆起王孙,华清宫的树林秋色无尽。云和物事凄凉,拂过黎明的流水。七夕节,有谁仰望牵牛织女?我登上楼台,眺望远处的水和苍山,步步心生愁绪。

诗意:
这首诗词以华清宫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逝去的事物的感伤之情。诗中描绘了秋天华清宫的树木凋零的景象,以及清晨时云雾笼罩、景色凄凉的情景。七夕,又称牛郎织女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但在诗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有谁仰望着牵牛织女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遥远事物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登上楼台,远望水和山,心中的忧愁随着每一步的迈进而增加。

赏析:
《忆王孙》通过对华清宫秋景的描绘,以及对七夕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事物的感伤之情。诗中的华清宫树林秋色不胜寒凄,以及清晨的凄凉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七夕作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本应是充满喜庆和浪漫的,但作者却用“何人望斗牛”来表示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给诗中增添了一份无奈和忧愁。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作者登上楼台,远望水和山,将内心的忧愁与远方的景色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心境的郁闷和无奈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遥远事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之感。同时,诗中运用了意境描写和情感交融的手法,给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感受。

  • 《太平吟》

    太平时世园亭内,丰稔岁年村落间。情味一般难状处,风烟草木尽闲闲。

  • 《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

    缕金剪彩。茸绾同心带。整整云鬟宜簇戴。雪柳闹蛾难赛。休夸结实炎州。且看指面纤柔。试问苦人滋味,何如插鬓风流。

  • 《山处》

    浮云富贵不关心,只向闲中寄此生。山色四时仁者静,梅花万古圣之清。惯临风月搜吟趣,无复江湖梦客程。独爱邻僧常过我,一瓯茶罢事棋枰。

  •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口占送子敦都运待》

    送客城南寺,萧然云水秋。客意在万里,聊作须臾游。昨夜过新雨,清风满梁州。簪裳合俊彦,河图并天球。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矧今南亩氓,往往东西流。君能安辑之,千仓与万辀。

  • 《送赵拊》

    先朝名士有遗孙,狼藉麻衣化洛尘。笔下每求千古意,醉中曾过几回春。劳生只见年年老,客路相逢事事新。满座狂歌时莫笑,眼看燕市若无人。

  • 《缺题》

    山桃花开红更红,朝朝愁雨又愁风。花开花谢难相见,懊恨无边总是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