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贺新郎(甲申代亲庭送崔菊坡出蜀)》

万里归朝去。
倚江亭、绿波碧色,一川晴絮。
赢得威名留草木,玉垒雪山高处。
未应减、平淮裴度。
见说金瓯书字久,待公来、便作商岩雨。
休忘却,蜀都赋。
旌旗回首在城暮。
听樯头、飞燕似把,人情低诉。
两两三三鸥鹭里,拍拍船儿一羽。
算惟有、清芬载取。
百万人家儿样恋,恨柳风、不为留连住。
离梦绕,沙堤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贺新郎(甲申代亲庭送崔菊坡出蜀)》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归朝去。
依靠江边的亭子,碧绿的波浪,一条晴朗的河面上漂浮着白色的柳絮。
赢得了崔菊坡在草木间留下的美名,他的居住地在高耸的雪山上。
还没有减少的是平淮裴度的荣誉。听说金瓯书信已经多时,等待着公子的到来,就会在商岩上下起雨来。
请不要忘记,写的是蜀都的景色。在城市暮色中回首看着旌旗,听着船头上飞过的燕子,感受着人们低声倾诉的情感。
湖中的鸥鹭成双成对,船只轻轻拍打水面。只有清新的气息才能承载这一切。
数以百万计的人家都向往着这样的美景,却懊恼柳风不愿停留。
离别的梦围绕着,踏上沙堤的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崔菊坡离开蜀地归朝的情景,以及对蜀地美景和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江边亭子、绿波、晴朗的河面、飞舞的柳絮等景物,展示了蜀地的美丽景色。同时,提到了崔菊坡在那里获得的美名和裴度的荣誉,以及听闻的金瓯书信,预示着他们将来的成就和辉煌。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表现出诗人对蜀地的眷恋和不舍。最后,诗人以离梦绕、沙堤路为结尾,将诗情引向深邃的离别之境。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细致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美景和离别的深切感受。同时,诗中通过对人物的提及和情感的表达,增加了情感共鸣和思考的空间,使诗境更具韵味。该诗以抒发离别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为主题,情感真挚、形象生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 《豫庵三端诗·龙竹》

    夭矫青池近,腾拿碧汉遥。微风鸣嶰管,轻雾映鲛绡。舞翠槐齐秀,蟠青松后凋。终须还直道,劲节自干霄。

  • 《秋日早朝(一作秋日候扇)》

    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井转辘轳千树晓,锁开阊阖万山秋。龙旗尽列趋金殿,雉扇才分见玉旒。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

  • 《通化门外送别》

    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四十二韵》

    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方舟颇周览,逸书亦备阅。墨家伤刻薄,儒氏知优劣。弱植庶可凋,苦心未尝辍。中年慕仙术,永愿传其诀。岁驻若木景,日餐琼禾屑。婵娟羡门子,斯语岂徒设。天上生白榆,葳蕤信好折。实可反柔颜,花堪养玄发。求之性分外,业弃金亦竭。药化成白云,形凋

  • 《畏事》

    畏事偷安百不能,饭蔬聊得曲吾肱。旧交梦里时时见,宿疾秋来日日增。遣闷自鉏幽圃药,扶衰犹赖故溪藤。不因顾见鬅鬙影,全是深山退院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