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塘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余勇,狐兔等轻埃。
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要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枣颊指的是秋天红透的苹果脸颊,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朔漠寇指的是来自北方的敌寇。这句诗意呼应了秋天的到来和北方侵略者的威胁。

斧塘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斧塘指的是兵器堆积如山的地方,锋猬棼集表示兵器锋利而密集。腥雾则指战场上的血腥和烟雾。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诗人呼唤人们细细观察当前的局势,惊叹于战乱中普通百姓的困苦。砥柱者谁哉指的是当时社会需要的坚定支持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缺乏坚定立场的人的疑问。

熊虎贾余勇,狐兔等轻埃。
熊虎贾指的是勇猛的士兵,狐兔代表了微不足道的敌人。这句诗意呼应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比。

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这句诗词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烽火连天的景象。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诗人表达了对于战乱不会轻易结束的忧虑,希望能够安定下来,过上宁静的生活。

要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这句诗意显示了诗人对于杰出人才的赞叹和对于平庸之辈的嘲讽。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楼兰剑指的是挽救国家危亡的利器,归钓子陵台则表示回到宁静的家乡。诗人表达了对于结束战乱、回归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这首诗词以饱含悲愤的笔触描绘了宋代时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于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他呼唤人们关注战争的破坏和百姓的苦难,同时也对于那些缺乏坚定立场、自私或平庸的人表示不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并寄托了对于拯救国家和社会的期待。整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李曾伯的才华与情感。

  • 《偈颂七十二首》

    道个炉中无火时,一团冷焰正腾辉。深深拨出一星子,未免翻成节外枝。

  • 《再用韵寄丁知县三首》

    南楼酌酒未分襟,啅鹊啼乌亦好音。晴日倒红生笑颊,烟梧摇渌涨杯心。可堪岁月供行色,尽把江山博醉吟。不断芜湖留十日,焦峰浮玉恣幽寻。

  • 《赋得罗浮霜月怀郑二逸人》

    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钟。寒空一片月,挂在罗浮峰。夜色不映水,清光与之同。百里皆瑶华,千林闭幽风。萧条岩际叶,嘹唳云边鸿。远客起遥念,沧波思千重。梦回明镜没,寂历闻幽蛩。

  • 《十二月一日使风》

    中宵不得休,常州已鸡鸣。欲知五更寒,扫霜四闻声。出门风暴起,挂席遂前征。官河沟渎耳,汹汹若未平。想见太湖中,白浪山岳倾。纡直虽有殊,高枕幸不惊。舟师尚若悔,吾身未宜轻。既无性命忧,从使嫌怨并。

  • 《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 《次韵任元受除夕》

    九重无路扣天阍,万里何进返荜门。岁晚浓愁催白发,夜来只影落寒樽。谁令兴发水云国,独忆春归花柳村。知有笔端三昧力,试将些语为招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