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怀天下士,要与共艰危。
谁知暗里摸索,得此世间奇。
却笑当年坡老,过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难之。
访我鸳湖上,真足慰心期。
醉谈兵,愁论世,夜阑时。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目送云帆西去,肠断风尘北起,老泪欲垂垂。
骐骥思长坂,好鸟择高枝。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水调歌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每怀天下士,要与共艰危。
无论何时我都怀念着天下的士人,愿与他们共同经历艰难与危险。
谁知暗里摸索,得此世间奇。
谁能知晓,我在暗中摸索,竟然发现了这个世间的奇妙之处。
却笑当年坡老,过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难之。
然而我却嘲笑那些以前的老者,因为他们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斓,使他们无法领悟到古人的智慧。
访我鸳湖上,真足慰心期。
我去拜访鸳湖之上,真正地满足了我内心的期望。
醉谈兵,愁论世,夜阑时。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我陶醉地谈论兵事,忧虑地议论世事。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我自怜身材矮小,近来额发下已经出现了两三根白发。
目送云帆西去,肠断风尘北起,老泪欲垂垂。
我眼睁睁地看着云帆向西方驶去,内心痛苦得像被风尘刮伤一样,老泪欲流。
骐骥思长坂,好鸟择高枝。
千里良驹思念着遥远的长坂,优秀的鸟儿选择高高的枝头。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士人的怀念和对世间奇妙之处的发现。诗中既有对过去智慧的嘲笑,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表达了对战争和世事的忧虑和痛苦,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词富有深情和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