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
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
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
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叹俯仰,成今昔。
愁易揽,欢难觅。
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
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
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满江红(雨花台用前韵)》是宋代吴潜所写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
在玛璃冈的山头上,左手握着酒杯,右手持着螯(指螃蟹)品尝。
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
在怀念往事的地方,打磨东冶剑,吹奏清溪的笛子。
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
远望的时候,山峰仍然妨碍视线,醉酒之中却想卷起江水却一滴也无法得到。
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这一堆心事最终化为灰烬,我只是一位徘徊于苍茫波涛间的游客。
叹俯仰,成今昔。
叹息人生的起伏,成为了过去和现在。
愁易揽,欢难觅。
忧愁容易把握,而欢乐却难以寻觅。
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
正是平凡的平原上长满了遥远的树木,夕阳下的余辉渐渐消逝。
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
我自嘲频繁招引猿猴和仙鹤的怨恨,期待早日与渔民和樵夫相混。
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
将是非、得失以及荣辱抛诸虚空。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思绪,反映了他对过去的怀旧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感受。作者在自嘲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去的留恋。他感叹人生的起伏变化,认为忧愁容易把握,而真正的欢乐却难以追求。最后,他试图将纷扰的是非和得失抛诸虚空,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和感情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融,深化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