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饷园林绿就。
柳外莺声初透。
轻暖与轻寒,又是牡丹花候。
花候。
花候。
岁岁年年人瘦。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如梦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饷园林绿就。
柳外莺声初透。
轻暖与轻寒,
又是牡丹花候。
花候。花候。
岁岁年年人瘦。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园林中的景色和表达岁月更迭的感慨为主题。诗中描述了园林中绿意盎然的景象,柳树外传来了刚刚透露出来的莺鸟声音。作者通过写景,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寒意交替的氛围,同时提到了牡丹花的开放。最后一句表达了岁月流转,年复一年,人们逐渐变瘦的寓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园林的景色和时间的变迁,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感受。通过描写园林中的绿色和莺鸟的声音,诗人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画面,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律动。
诗中的“轻暖与轻寒”表达了春天的变幻莫测,暖意与寒意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变幻不定的感觉。牡丹花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之一,它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代表着美好和繁荣。通过提到牡丹花的开放,诗人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岁月易逝、人事如梦的主题。
最后的一句“岁岁年年人瘦”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岁月流转中人们逐渐变老、变瘦的现象。这句话呼应了诗的开头和中间的描写,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表达和深刻的意象,传递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来日,宁耐休争。待得秋深。听你无聊点滴声。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头角未峥嵘,潜宫号水晶。游时虽逼窄,乐处在圆明。有火疑烧尾,无波可动情。一朝开混沌,变化趁雷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