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公何地不阳春。
往来频。
醉倾银。
闻道河阳,童稚正欢迎。
移向德威堂上著,疑潞国,是前身。
行人还又送行人。
夜无尘。
对丰神。
自古心知,别语转情真。
须信人生归去好,三径旧,四时新。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江城子(约刘左史光祖谢会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了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像公子一样,为何不是阳春之地。
来来往往频繁,喝得东倾西倒。
听说河阳城,孩童们正在热情欢迎。
迁移到德威堂上,似乎是潞国的前身。
送别行人,又有新的送别行人。
夜晚无尘,面对着丰神。
自古以来,心知道,别离的话语转变为真情。
要相信人生归去是美好的,古老的道路,新的四时。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归乡的感叹和思考。诗人首先以自己与公子的对比,暗示自己身处陌生的地方,而不是阳春之地,暗示了他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思念故乡的情感。他描绘了繁忙的场景,以及自己醉倒的状态,这些都是对离故乡的思念和无奈的投射。
诗中提到的河阳城是他所在的地方,他听说孩童们正在热情欢迎,这也让他对故乡的情感更加强烈。接着,他提到迁移到了德威堂上,暗示自己离开故乡,置身于陌生之地。他形容德威堂是潞国的前身,表达了对故乡历史的怀念和留恋。
最后,诗人又提到了送别行人,这表明他在异乡也有离别的情感。夜晚无尘,面对着丰神,表达了诗人对寂静夜晚和美好景色的欣赏。他说自古以来,人们心知肚明,别离的话语转变为真情,强调了离别的情感是真实而深刻的。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和希望,诗人相信归去的人生将会美好,他希望回到熟悉的古老道路上,迎接新的四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和归乡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所处环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意象的描绘,使诗情更加深刻和感人。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唤起读者对离别和归乡的共鸣,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回归故土的渴望。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有力,用词精准,通过寥寥数语,传递出深沉的情感。整首诗节奏流畅,句句有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归乡的渴望。
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在离乡别井时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它通过对繁忙场景和个人醉倒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河阳城和德威堂的提及,构建了一种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诗人在最后强调了离别的情感是真实而深刻的,同时表达了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离乡别井的复杂情感和对归乡的渴望,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