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

尚记春归日,锦绣里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
鱼鸟自飞自跃。
红紫谁开谁落。
天运渺无声。
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
便引郑郊溱洧。
不道孔门沂泗。
大道掌如平。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作者介绍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是宋代文人魏了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尚记春归日,锦绣里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
鱼鸟自飞自跃,红紫谁开谁落。
天运渺无声,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
便引郑郊溱洧,不道孔门沂泗。
大道掌如平,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归来的景象。诗人描述了江城的美丽和水中的故乡痕迹,以及鸟儿和鱼儿在水中自由飞跃的景象。他观察到红花和紫花的开放和凋谢,并感叹天运的无声运转。四季如常,景色宜人,一切都平稳而美好。诗人提到了修禊的事情,表达了对幽静情境的畅怀之情。他引用了元巳天气的传说,认为此时的天气格外清朗。最后,他提到郑、郊、溱、洧等地名,暗示即将过河的人们应该都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归来为主题,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对季节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锦绣里的江城、水中的故乡痕、鱼鸟的自由飞跃等,使诗意更加生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的水和天运的描绘,给人以静谧和宁静的感觉,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安宁的情怀。整首诗词以平和、淡泊的语调,展示了魏了翁文人的雅致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 《游仙(九首)》

    今日何不乐,振策登高山。深林仰无见,藤蔓阴以繁。鼪鼯绕树啼,黄鹄空飞翻。揽辔向西北,思欲赴昆仑。琼楼十二重,豹虎夹陛阍。青溟欲何之,谁向王母言。徘徊岁华晚,感激生愁怨。

  • 《赠星禽赵县微诗三绝》

    莫把行藏间斗牛,年将八十更何求。顾言奎宿长明健,文治从今遍九州。

  • 《减字木兰花》

    还元返本。作用难明须细论。神气□□。窈窕之中复混成。勤修不倦。直到无为功始见。此是天机。不遇真仙莫强知。

  • 《晓起信笔》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 《李白书堂》

    兰芷春风满地香,谪仙曾卧白云乡。山间精爽今犹在,落月时时见屋梁。

  • 《寿州十咏·白莲堂》

    堂皇敞而华,簷牙照池水。钿叶矗新圑,玉莩粲繁蘤。游鳞竟泼泼,幽石仍齿齿。寄言采秋芳,何必涉江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