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送君倾似雨。
不折垂杨,只倩愁随去。
有底风光留不住。
烟波万顷春江舻。
老马临流痴不渡。
应惜障泥,忘了寻春路。
身在稼轩安稳处。
书来不用多行数。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泪眼送君倾似雨。
不折垂杨,只倩愁随去。
有底风光留不住。
烟波万顷春江舻。
老马临流痴不渡。
应惜障泥,忘了寻春路。
身在稼轩安稳处。
书来不用多行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辛弃疾送别朋友归程的情景。他泪眼送别,眼泪如雨一般倾泻而下。他不愿折断垂下的杨柳枝,只是愁苦随着朋友离去。美丽景色无法留住他们的离别。春江上波浪滚滚,船只行驶其中。辛弃疾的老马站在江边,愚钝地不肯渡江。他应该珍惜自己的时光,忘掉了寻找春天的路。他身处在安逸的乡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辞来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辛弃疾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了离别之情。他用泪眼送别表达了内心的伤感和不舍,形容眼泪如雨下。垂下的杨柳象征着伤心和离别,而愁苦则随着朋友的离去而消散。诗中提到美丽的风景无法留住离别,暗示了人事无常,时光不停流转的哀伤。春江上波浪滚滚,船只行驶其中,给人一种动荡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辛弃疾的老马临流却不愿渡江,表现出他对离别的不舍和迟疑。最后,诗人提到自己身处在安逸的乡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辞来表达,似乎表示他已经在离别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情的离别之情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充满了辛弃疾特有的豪放和忧伤的情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丝丝弱柳犹迎岁,点点飞霙亦饯年。可是清高厌纷竞,百花那许著鞭先。
客有云自矩山来,急欲问公起虚左。能言近履殊快活,更育新篇极精妥。奚奴添个富锦囊,樊子遣余疏药裹。田租不及胡椒斛,寿数行多念珠颗。江涛恼杀浮海翁,野水白鸥閒似我。
蓦口一桡玄路绝,药山之道始流传。离钩三寸无消息,觉海方乘船若船。
故国已云久,地馀风流情。山花不断市,江鸥长入城。青溪泓玉水,红楼调春声。斟酌飞仙过,枉辔一来行。
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忆昔故园杨柳岸,全家送上渡头船。
陶家篱下未开时,曾得西风借力吹。月影夜深笼素艳,分明残雪两三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