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紫深红一画图。
中间更著玉盘盂。
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香潋滟,锦模糊。
主人长得醉工夫。
莫携弄玉栏边去,羞得花枝一朵无。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鹧鸪天(再赋)》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浓紫深红一画图,
中间更著玉盘盂。
先裁翡翠装成盖,
更点胭脂染透酥。
香潋滟,锦模糊。
主人长得醉工夫。
莫携弄玉栏边去,
羞得花枝一朵无。
译文:
浓郁的紫色和深红色勾勒出一幅图画,
其中更加醒目的是那玉制的盘和盂。
先用翡翠制成盖子,
再用胭脂点染得通透酥润。
香气缭绕,色彩斑斓。
主人容貌俊美如醉,
不要拿着它在玉栏边上炫耀,
害得花枝儿都无颜色可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画中有浓郁的紫色和深红色。画中的主要亮点是一个玉制的盘和盂。盖子是用翡翠制成的,色彩鲜艳,透明通透。整个画面散发着芳香,色彩斑斓,让人产生模糊的感觉。
诗中提到主人长得醉工夫,表达了主人容貌俊美动人,使人陶醉其中。然后作者告诫主人不要拿着这幅画在玉栏边上炫耀,因为这幅画太过美丽,以至于连花朵也会因为羞愧而失色。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欣赏。同时,也通过对主人容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赞美和羡慕之情。诗中的警示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追求美而炫耀,以免破坏了美的存在和他人的尊重。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其精美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海门风静夜,满月辽天挂。除非知不知,实相凭谁话。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江上清风月在山,叶舟赤壁蜕尘寰。坡仙心事君知否,不取一毫天地间。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外大如壶内不粗,闽山风物楚山无。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头与作奴。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