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

水底明霞十顷光。
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
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底明霞十顷光。
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
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
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
落日残□更断肠。

中文译文:
水底明亮的霞光照耀着广袤的湖面。
天空似乎铺满了锦绣,点缀着一对鸳鸯。
我最喜爱杨柳的姿态,像张绪一样婉约,
却嘲笑莲花的模样,像刘备的六郎。

方竹制成的席垫,小胡床。
晚风吹来,带来了许多凉意。
白鸟背离了人们,向远方飞去,
夕阳的余晖更加令人伤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和一种深情的心境。诗中的水底明霞和天空中的锦绣衬托出了自然美的壮丽景色。作者表达了对杨柳的喜爱,将其比作了婉约的张绪,而对莲花则嘲笑其外形,将其比作了刘备的六郎,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

在描述环境时,作者提到了方竹簟和小胡床,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情趣和生动感。晚风带来的凉意给人一种舒适和惬意的感觉。

然而,最后两句诗中的白鸟离去和夕阳的余晖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离愁别绪。这种对美景的感叹中夹杂着对离别的悲伤,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哀愁的色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达情感、抒发离愁,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美的感悟。

  • 《潄玉斋前杂卉皆龙图王至之所植各赋一章凡得》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来日,宁耐休争。待得秋深。听你无聊点滴声。

  •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 《官舍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 《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 《琉璃砲灯中鱼》

    头角未峥嵘,潜宫号水晶。游时虽逼窄,乐处在圆明。有火疑烧尾,无波可动情。一朝开混沌,变化趁雷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