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

长记潇湘秋晚。
歌舞橘洲人散。
走马月明中。
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
画栋珠帘云雨。
风景不争多。
奈愁何。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久记得潇湘秋晚,歌舞橘洲的人们散去。
在明亮的月光下,骑马行走,采摘芙蓉花。
今天我来到西山南浦,画栋上挂着珠帘,云雨交织。
美景并不争奇斗艳,可我心中却有无尽的愁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辛弃疾对昭君的思念之情。昭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女性,她被迫远嫁异国,与故乡相隔千里,长久地怀念着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的温暖。辛弃疾借昭君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豪放豁达的笔触,表现了辛弃疾内心的愁苦和对家乡的眷恋。他以潇湘秋晚为背景,通过描绘橘洲的歌舞和芙蓉花的采摘,展示了故乡的繁华景象。然而,这些美景并没有让辛弃疾感到宽慰,反而加深了他的离愁别绪。他将自己的心境置于今日的西山南浦,描述了画栋珠帘和云雨交织的美丽景色,但他认为这些风景并不争奇斗艳,无法与他内心的忧愁相比。最后两句“风景不争多,奈愁何”,表达了他对境遇的无奈和苦闷。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的深情和离愁别绪,将个人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融为一体。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辛弃疾将自己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离愁。这首诗词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感受力,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离乡思念之情,具有浓郁的时代氛围和个人色彩。

  • 《宴章光远宅》

    薄暮沐时雨,凌朝陟崇山。泄云去复来,流水清且闲。褰裳俯茅屋,高论激晴澜。层轩既显敞,好鸟鸣间关。开樽意殊乐,剧饮未言还。何当脱尘鞅,共卧青松间。

  • 《鹧鸪天》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 《忆王孙》

    五陵无树起秋风。千里黄云与断蓬。人物萧条市井空。思无穷。惟有青山似洛中。

  • 《寒雀》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 《眉峰水陆寺》

    贪观眉妩翠,舣棹碧云间。萧寺前临水,丁家旧住山。苔深僧迹静,松冷鹤巢鳏。拜手先祠下,奔驰觉汗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