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深秋悲感)》

亭树萧萧生暮凉。
安排清梦到胡床。
楚山楚水秋江外,江北江南客恨长。
苹渚令,橘汀黄。
断魂残梦更斜阳。
欲将此日悲秋泪,洒向江天哭楚狂。

作者介绍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赵长卿的文学成就

  赵长卿词作甚多,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风婉约,“文词通俗,善抒情爱”,颇具特色,耐读性强,享誉南宋词坛。多为咏颂风物之作,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 著有词集《惜香乐府》10卷。毛晋刻入《宋六十名家词》中。最早是由乡贡进士刘泽整理编集,并以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及总词、贺生辰、补遗类编,厘为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评论。《全宋词》录有其词339首,为宋代词人现存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明代毛晋云:长卿的词“方之徽宗”,“响出云霄矣。”

赵长卿的生卒年考

  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徽宗(1101-1125)、钦宗(1126-1127)朝,南宋高宗(1127-1162)及孝宗(1162-1189)朝前半期,周邦彦、李清照同期稍后,辛弃疾之前。

作品评述

《鹧鸪天(深秋悲感)》是宋代诗人赵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树萧萧生暮凉。
安排清梦到胡床。
楚山楚水秋江外,
江北江南客恨长。
苹渚令,橘汀黄。
断魂残梦更斜阳。
欲将此日悲秋泪,
洒向江天哭楚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亭子中的凉风、清梦以及楚山、楚水等景物,展示了诗人在秋天的江南和江北地区所感受到的客居之苦和思乡之情。诗人的情感随着秋天的来临而愈加浓烈,他倍感孤独和无奈,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思念和忧伤。

赏析:
这首诗以深秋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的愁思和思乡之情。诗中的亭树萧萧、清梦、楚山楚水等景物形象生动,给人以凄凉和孤寂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江北和江南的客居之苦,表达出长久以来的离乡之痛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欲将此日悲秋泪,洒向江天哭楚狂"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悲伤和无奈,他希望能将自己的悲痛洒向江天,以此来宣泄内心的郁闷和痛楚。

整首诗意境凄凉,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痛苦感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味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和忧伤之情。这首诗词充满了浓郁的离乡情感,是宋代文人常见的抒发思乡之情的作品之一。

  • 《子陵》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一宵共榻论心事,却被司天太史知。

  • 《西楼夕望》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溪鸟孤飞寒霭外,野人参语夕阳中。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 《携具邀诸子重过东村别业六首》

    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 《观汤泉,白龙池,小憩祥符寺》

    怪石如屯虎豹关,仙家真与白云闲。九州图迹夸谁胜?万古乾坤只此山。丹臼半余岙冉冉,汞泉分出水潺潺。手摩苍藓看题字,先正高风不可攀。

  • 《观猎》

    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巵。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