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临川旧史君。
而今欲作岭南人。
重来辽鹤事犹新。
去路政长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亲。
横秋阁上晚风匀。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浣溪沙(过临川席上赋此词)》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是临川旧史君。
而今欲作岭南人。
重来辽鹤事犹新。
去路政长仍酷暑,
主公交契更情亲。
横秋阁上晚风匀。
诗意:
这首诗词的主题是作者张孝祥的身份转变和对过去的思念。他自称是临川的旧史君,表示自己曾经在临川地区担任历史记录的职务。然而,他现在却渴望成为岭南人,意味着他要离开临川,远离故土,开始新的生活。
诗中提到了辽鹤事,指的是张孝祥在辽东任职期间的经历。尽管他已经离开辽东,但对那段经历仍然感到新鲜而深刻。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作者离开的路途艰辛和酷暑的困扰。这里可能暗指作者在迁徙中的辛苦和不适。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与主公(可能是指他曾经侍奉的上级)之间的情谊和深情厚意。他们的交情仍然牢固,即使他已经离开,但感情依然亲密。
整首诗以“横秋阁上晚风匀”作结,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象。这里的“横秋阁”可能指的是作者停歇的地方,晚风的吹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也可能暗示着作者即将迎来新的生活阶段。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张孝祥对故土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期待之情。他以自己的身份变迁为线索,展示了作者在离开临川、迁往岭南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境和感受。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过去和未来进行了对比。辽鹤事与岭南人的转变,临川旧史君与岭南人之间的对比,以及去路政长仍酷暑与主公交契更情亲之间的对比,都展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中以温婉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烘托作者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使整首诗词更加丰富而生动。
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故土的眷恋,又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情感的珍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热爱。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色和展示个人经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