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池塘,茸茸短碧通芳信。
更饶华润。
不解膏霜鬓。
池上诗翁,别带超遥韵。
阳和进。
香苞翠晕。
物物皆沾分。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爲太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着作佐郎,歷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出爲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爲秘书少监。三年,权刑部侍郎。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简。有《程文简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诗词:《点绛唇(庚戌生日)》
朝代:宋代
作者:程大昌
春草池塘,茸茸短碧通芳信。
更饶华润。不解膏霜鬓。
池上诗翁,别带超遥韵。
阳和进。香苞翠晕。物物皆沾分。
中文译文:
春天的草在池塘旁,茸茸短碧透出芳香的信号。
更加浓郁华润。不明白为什么膏霜没有染白我的鬓发。
池塘上的诗人,身上带着超越时光的韵味。
阳光和煦。花苞上有翠绿的晕渲。万物都沾染着这份情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以生日为契机,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的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以春草池塘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草色短而茸茸,碧绿的色彩透露出芳香的信号,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接着,诗人谈到自己的年龄,他感叹自己的鬓发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变白,使用了“不解膏霜鬓”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时光的疑惑和对逝去岁月的思考。
在第三节中,诗人自称为“池上诗翁”,意味着他是在池塘边的诗人,他的诗带有超越时光的韵味,表达出他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诗意的追求。
最后一节中,诗人描述了阳光明媚的日子,用“阳和进”来形容阳光和煦,描绘了花苞上翠绿的晕渲,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景象。他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沾染了这份情意,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美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自信和对诗意的追求。
翠壁丹厓淡夕曛,往来麋鹿自成群。仙家住在空青外,只隔桃花一片云。
闻道居家近橘坡,青黄遥想问疏篱。可能乞我数包否,仍寄韦郎七字诗。
郭外足幽胜,潮入涨溪流。舫斋小小一叶,老子日遨游。管领白苹红蓼,披戴绿蓑青箬,直钓任沈浮。玉缕饱鲈鲙,雪阵狎沙鸥。个中眠,个中坐,个中讴。个中收拾诗料,觞客个中留。休羡乘槎博望,且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洲。日月汤双桨,天地一虚舟。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沉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冉冉归云不自闲,纷纷暮霭已依山。时光尽入髭须里,行色元非草树间。旧腊新正能几许,粗衣粝饭试诸难。吾生所恨长飘泊,又宿汀州白鹭湾。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