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羽觞釂,水际洧衣褰。
适兹胜赏,风轻云薄有情天。
不用船舷悲唱,真俯阑干小海,乐事可忘年。
莫向歌珠里,却叹鬓霜鲜。
送朝潮,迎夕汐,思茫然。
知他禊饮,此地过了几千千。
既有相催春夏,自解转成今古,谁后更谁前。
堪笑兴怀客,不似咏归川。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爲太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着作佐郎,歷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出爲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爲秘书少监。三年,权刑部侍郎。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简。有《程文简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水调歌头(上巳日领客往洛阳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程大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坐上羽觞釂,水际洧衣褰。
适兹胜赏,风轻云薄有情天。
不用船舷悲唱,真俯阑干小海,乐事可忘年。
莫向歌珠里,却叹鬓霜鲜。
送朝潮,迎夕汐,思茫然。
知他禊饮,此地过了几千千。
既有相催春夏,自解转成今古,谁后更谁前。
堪笑兴怀客,不似咏归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时作者领着客人前往洛阳桥的情景。诗人坐在船上,手持着羽觞(一种酒器),衣袂随风飘动。这个时刻正适合欣赏美景,天空风轻云薄,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作者表达了一种宁静愉悦的心情,他不需要船上的乐师唱歌,只需静静地倚在船舷上,眺望着远处的海面,忘却尘世的烦恼。诗中还提到了歌珠,指的是诗人的眼泪,他表示不愿意让眼泪流入歌中,而是宁愿叹息自己鬓发上的霜花。
诗人观赏了夕阳的余晖,也目送着朝阳的出现,思绪茫然无定。他提到了禊饮,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意味着他在这个地方度过了很长的时间。他感慨万千,时间如流水般流逝,历经了多少春夏的更替,自己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仿佛置身于今古之间,不知道谁在前谁在后。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的胸怀不如那些歌颂归川(指故乡)的诗人,堪笑自己。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文才的自我评价。
整首诗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的宁静愉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自己文才的自嘲,展现了作者的谦虚态度。
皇文既举,庆礼告虔。笔自宫闱,格于幅员。子称母寿,母谓子贤。陟降在兹,隆名际天。
百练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焕心镜、主玄妙。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艳艳光辉宜自*。把当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万户千门到者稀,一挨一拶在临时。威音那畔真消息,不是知音莫与知。
白衣苍狗变浮云,过眼纷纷不可论。晚岁逢迎真耐久,青山相对两忘言。
倴僝将军约早回,楚材相国更频催。江东将相真如虎,去报胡雏莫过来。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