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念奴娇(中秋携儿辈步月至极目亭,寄怀子云兄)》

去年秋半,正都门结束,相将离别。
潋潋双溪新雁过,重见当时明月。
步转高楼,凄凉看镜,绿鬓纷成雪。
晚晴烟树,傍人飞下红叶。
还记江浦潮生,云涛天际,涌金波一色。
千里相望浑似梦,极目空山围碧。
醉拍朱阑,满簪丹桂,细与姮娥说。
倚风孤啸,恍然身在瑶阙。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念奴娇(中秋携儿辈步月至极目亭,寄怀子云兄)》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年秋半,正都门结束,相将离别。
潋潋双溪新雁过,重见当时明月。
步转高楼,凄凉看镜,绿鬓纷成雪。
晚晴烟树,傍人飞下红叶。
还记江浦潮生,云涛天际,涌金波一色。
千里相望浑似梦,极目空山围碧。
醉拍朱阑,满簪丹桂,细与姮娥说。
倚风孤啸,恍然身在瑶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乡、离别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首先回忆去年的秋天,当时他们在都门相聚,现在却要分别。他看到双溪上飞过新的候鸟,再次看到了当时明亮的月光,这让他感到欣慰和感伤。

诗人走到高楼上,凄凉地照着镜子,发现自己的青丝已经变成了白雪。他看到晚晴时的烟雾中的树木,旁边的人飘落下红叶。他还记得江浦涨潮的景象,云涛在天际上,波浪仿佛一片金色。远隔千里的景色看起来像是梦境一般,空山环绕着碧绿的色彩。

在醉意中,他拍打着朱红的栏杆,头上插满了丹桂花,细细地与姮娥(月宫中的仙女)诉说心事。他依靠风孤独地吟唱,仿佛身处于仙境瑶池之中。

整首诗词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助中秋的月光和自然景色,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离别与相聚的感慨和痛苦。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情感细腻。

  • 《宜阳引》

    宜阳小儿身姓窦,弟为佣,姊为后。山中岸崩压不杀,自言相有封侯法。朝上书,夕召见,生不记家犹记县。眼前喜极翻作悲,一朝富贵从天来。左图书,右宾友,兄弟贤名世希有。古来宠禄易骄奢,今人尚忆贫时否?

  • 《饭罢戏示邻曲》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 《次韵签判丈喜雪二首》

    鬓非丝素白,颜是酒争红。献瑞吾无与,哦诗且课功。要携藜杖出,安得冻泥通。事已空梁苑,公今亦醉翁。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涂路波吒数十州,传言送语当风流。不知脚下泥生刺,蹋著锥人脚指头。

  • 《过杨处士幽居》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裁衣延野客,翦翅养山鸡。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筒》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