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绿阴桃李过,酴醿正向人开。
一尊清夜月徘徊。
花如人意好,月为此花来。
未信人间香有许,却疑同住瑶台。
纷纷残雪堕深杯。
直教攀折尽,犹胜酒醒回。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临江仙(酴醿)》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不恨绿阴桃李过,
酴醿正向人开。
一尊清夜月徘徊,
花如人意好,
月为此花来。
未信人间香有许,
却疑同住瑶台。
纷纷残雪堕深杯,
直教攀折尽,
犹胜酒醒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临江仙(即李白)和酴醿(一种美酒)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世间情感的赞美和思考。
首节表达了作者对绿阴桃李的赞叹,他并不嫉妒这些桃李花树的繁盛,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饮用的美酒上。这里的酴醿象征着美好的人生境界和情感的滋养。
第二节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作者举起一杯清酒,仰望夜空中徘徊的皎洁明月。花朵如同人们的愿望和期待,而月亮则是为了这些花朵而来。这里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深刻洞察。
第三节表达了作者对尘世间的美好感受和怀疑。作者说自己未曾亲自体验过这尘世间的芳香,却怀疑那些美好的事物是否真实存在,仿佛只有居住在神话中的仙人才能享受到。纷纷残雪堕深杯,意味着作者将美好的事物一一品尝,直至尽兴。攀折尽表示尽情享受美酒的醇香,它胜过酒醒后的回忆。
整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情境,以及作者对自然和人情之间微妙联系的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的抒发,诗词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逐和珍视。
宜阳小儿身姓窦,弟为佣,姊为后。山中岸崩压不杀,自言相有封侯法。朝上书,夕召见,生不记家犹记县。眼前喜极翻作悲,一朝富贵从天来。左图书,右宾友,兄弟贤名世希有。古来宠禄易骄奢,今人尚忆贫时否?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鬓非丝素白,颜是酒争红。献瑞吾无与,哦诗且课功。要携藜杖出,安得冻泥通。事已空梁苑,公今亦醉翁。
涂路波吒数十州,传言送语当风流。不知脚下泥生刺,蹋著锥人脚指头。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裁衣延野客,翦翅养山鸡。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