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
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
风雨蛮溪半夜寒。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采桑子》是宋代朱敦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诗人原本做了一个悲伤的梦,却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他看到翠绿的窗帘和雕花的屏风,背后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有个美丽的女子为他弹奏着琴瑟,她的眉眼低垂着。云散了,香气消散了,风雨中的蛮溪在半夜里变得寒冷。
这首诗通过描绘凄凉的梦境和繁华的长安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他在梦中逃离了悲伤的现实,却发现现实同样充满着痛苦和苦难。诗中的女子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形象,她为他弹奏琴瑟,但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风雨的蛮溪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种哀愁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凄凉、失落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迷茫。它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以及对幸福和真实的渴望。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