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月下笛(越调)》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
谁知怨抑。
静倚官桥吹笛。
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
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
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
夜沈沈、雁啼甚哀,片云尽卷清漏滴。
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月下笛(越调)》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雨停止,凉爽的月亮透亮。水面上的光芒映照着美丽的玉璧。谁知道我内心的怨恨被压抑了多久。我静静地倚在官桥上吹着笛子。映照在宫墙上,风中的树叶翻飞不定。这高雅的曲调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到。我想起了开元时期的旧谱,柯亭留下的音韵,它们都传达着我内心的感受。站在栏杆旁,听着折柳的声音徘徊,数声音响过后停止了。在寒冷的灯光中,我感受到了最深刻的孤独。夜色沉沉,雁鸣声非常悲凉,片云都卷走了清晨的露珠。我的心黯然失色,只觉得龙吟声在万壑间回荡,宛如天籁。

诗意:
《月下笛(越调)》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诗人在静谧的月夜中吹奏笛子,倾诉内心的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怨恨,他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了笛声之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思念着已逝的岁月和美好的旧谱。整首诗透露出忧伤和离愁,但也展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表达情感的渴望。

赏析:
《月下笛(越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音乐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雨停歇后的宁静夜晚,月亮透过云层照耀在水面上,创造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借助笛声,将自己的情感和怨恨融入其中,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独。

诗中提到了开元时期的旧谱和柯亭的音韵,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人站在官桥上吹笛,静倚在那里,展示了他对音乐的专注和投入。诗末的龙吟声在万壑间回荡,给人以壮阔的想象和无限遐想。整首诗以细腻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吴少由惠诗百篇久未及谢又以委贶勉次来韵》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 《早秋江行》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 《渔父》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 《句》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 《送僧在己归秀州》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 《咏史诗》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