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大有(小石)》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
柳无言,双眉尽日齐斗。
都缘薄幸赋情浅,许多时、不成欢偶。
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令人恨、行坐儿断了更思量,没心求守。
前日相逢,又早见伊仍旧。
却更被温存后。
都忘了、当时僝僽。
便掐撮、九百身心,依前待有。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大有(小石)》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
见傍人、惊怪消瘦。
柳无言,双眉尽日齐斗。
都缘薄幸赋情浅,
许多时、不成欢偶。
幸自也,总由他,
何须负这心口。
令人恨、行坐儿断了更思量,
没心求守。
前日相逢,又早见伊仍旧。
却更被温存后。
都忘了、当时僝僽。
便掐撮、九百身心,
依前待有。

中文译文:

婀娜的身材苗条,纤腰消瘦,
见到旁人,惊讶于她的消瘦。
柳树无言,双眉整日紧锁。
这都是因为命运不好,感情不深,
很多时候,无法成为欢喜的伴侣。
幸亏有了他,
何必承受这份心口的痛苦。
令人憎恨,无论行走或坐着,都失去了思考,
没有心思去追求守候。
前几天相遇,又早早地见到了他。
却更加被他的温存所打动。
都忘记了,当时的烦恼。
就这样拿捏着九百次身心,
期待着与他之前的约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和情感状态。诗中描述了她清瘦的身材和消瘦的腰部,以及她面对旁人时的惊讶和沉默。她的情感经历了一段浅薄的爱情,很多时候无法得到真正的欢乐和陪伴。然而,她仍然感激他的存在,因为他给予了她温暖和安慰,让她不再承受内心的痛苦。

整首诗以自述的方式写出女子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她的孤独和渴望。她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仍然怀有一份淡淡的希望和感激之情。她忘记了过去的烦恼,只追求与他之间的约定和承诺。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抒发了女子内心的苦闷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女子的同情和理解,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交流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整体上,这首诗词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女子的心理世界,引发读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 《吴少由惠诗百篇久未及谢又以委贶勉次来韵》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 《早秋江行》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 《渔父》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 《句》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 《送僧在己归秀州》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 《咏史诗》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