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相识,比你情都可。
咫尺千里算,惟孤枕、单衾知我。
终朝尽日,无绪亦无言。
我心里,忡忡也,一点全无那。
香笺小字,写了千千个。
我恨无羽翼,空寂寞、青苔院锁。
昨朝冤我,却道不如休,天天天,不曾麽,因甚须冤我。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蓦山溪》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晁补之。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从相识以来,与你的感情一样可贵。
无论咫尺还是千里,只有孤独的枕头和单薄的被单了解我的心情。
整个白天过去,没有任何心绪和言语。
我的心里,感到惆怅,一点欢乐都没有。
香纸上写满了无数的小字。
我恨自己没有翅膀,孤独寂寞,像青苔一样囚禁在院子里。
昨天冤屈了我,却说不如算了吧,天天天,从来没有过,为何要冤屈我。
诗意:
《蓦山溪》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言的苦闷。诗中表达了作者与某人的感情,这段感情无论距离遥远还是近在咫尺,只有作者自己的内心体验最为真实。在寂静无言的日子里,作者的心情愈发沉重,感到无法舒展。香纸上写满了心中的思念,作者渴望自由,但却感到被困在寂寞的环境中。作者还抱怨昨天受到的冤屈,却无法找到解决之道,心中感到痛苦。
赏析:
《蓦山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相识的人与作者的感情看作宝贵,但与此同时,作者又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作者描绘了整个白天毫无起伏的心情,以及内心的忧伤和无望。香纸上写满了作者对某人的思念,这种思念是作者自身困境的一种宣泄。诗中的青苔院锁象征着作者被困住的心境,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最后,作者对昨天受到的冤屈表示不满,但仍然束手无策,不明白为什么命运对他如此。整首诗以一种哀怨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颂美驰千古,钦贤仰大猷。晋公标逸气,汾水注长流。神与公忠节,天生将相俦。青云本自负,赤县独推尤。御史风逾劲,郎官草屡修。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出入交三事,飞鸣揖五侯。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肃肃趋朝列,雍雍引帝求。一麾俄出守,千里再分忧。不改任棠水,仍传
使者旌麾开书阴,幽亭万个竹竿深。月乘佛界生清影,风入僧垣作好音。活国五年持节手,补天三尺转圜心。召还有命方乘传,莫遣幽人气象侵。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诗成春草梦池塘。相忆托玄香。常记饮仙房。笑一举、曾蒙十觞。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聊与领群芳。渐开到、江头野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