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易散琉璃脆。
念往事、心将碎。
只合人间十三岁。
百花开尽,丁香独自。
结恨春风里。
小园幽槛经行地。
恨春草佳名谩抛弃。
簇蝶罗裙休将施,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颦是。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青玉案(伤娉娉)》是宋代晁补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彩云容易散,琉璃易碎。回忆往事,心都快要碎了。只有人世间十三岁的时候才会这般痛苦。百花已经盛开完毕,唯独丁香还在独自开放。我恨春风,因为它把我和春草的美名都抛弃了。在小园子里,幽静的栏杆成了我常常经过的地方。我怨恨春草,因为它没有珍惜美好的名誉。蝴蝶围绕着罗裙,却不敢停在上面。芳香已残,烛光渐熄,微风轻轻触碰着帷幕,仿佛在说娇颦的容颜。
诗意:
《青玉案(伤娉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少女的悲伤和忧愁。诗人通过具象的描写表达了彩云易散、琉璃脆弱的意象,寄托了少女心中的脆弱和易碎。诗中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自身境遇的痛苦和不满。整首诗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生命中的痛苦和无奈的感叹。
赏析:
《青玉案(伤娉娉)》以纤细的笔触勾勒出了少女的心境和情感。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少女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一幅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彩云易散、琉璃脆弱的形象揭示了少女脆弱而易受伤的内心状态,表达了对瞬息即逝的美好时光的遗憾和无奈。诗中的丁香、春草、蝴蝶等意象,通过对自然生命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美感和情感色彩。整首诗以细腻、温柔的语言展现了少女的悲伤和痛苦,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和美好逝去的思考。通过对青春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慨叹,诗人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意境。
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平田坡岸回曲,一目望难穷。波面轻鸥容与,沙际野航横渡,不信画图工。路入神仙宅,翠锁梵王宫。俯晴郊,增胜既,气横空。云林城市层列,知有几重重。更上危亭高几,徙倚栏干虚敞,象纬逼璇穹。要尽无边景,烟雨看空_。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千金常恨邻难买,一笑那知盖已倾。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江树何霏微,遥山苍翠里。秋风吹裳衣,人影桥下水。
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