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无意解银鱼。
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且,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
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是宋代晁补之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山无意解银鱼。
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且,
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
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
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
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
白马向黄榆。
译文:
蓝色的山峰漠不关心解释银鱼。
花下带着壶。
华颠又高兴于熊罴,
笑骐骥,老者反而成为驹。
渐渐抛弃文史,对功名更加不在意,
随处可见真相。
高尚情操敢与汉庭疏远。
虔诚地向田庐行揖。
袋中没有上赐的金子,也无妨,
山中打猎,溪边垂钓。
廉颇纵然强大,也不要随年少轻狂,
骑着白马向黄榆走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追求和态度。诗人描述了碧山冷漠的景色,与其不在乎解释银鱼的含义相对照。花下带着壶,象征着诗人的随意和自得。华颠是指华山,熊罴代表着野性和威猛,而骐骥则是指千里马,老者反而成为了骏马,反映出诗人对传统观念和价值的颠覆。
诗人抛弃了文史和功名,不再追求权力和成就,而是在随处可见的真实世界中寻找自我。他敢于与朝廷疏远,表达了他高尚情操和对自由的追求。最后,他表示即使没有金钱的赏赐,也无妨从事山中打猎和溪边垂钓,这是对自由生活和追求乐趣的选择。
诗中提到的廉颇、白马向黄榆等典故,暗示了诗人不随年少轻狂,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追求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豪放情怀,展示了晁补之对自我追求和生活态度的独立思考。
河汉澈,碧霄晴。九华仙子以凡尘。凉夜山头吹玉笛,纤云卷尽月分明。
翠作浮洼玉作觞,连蜷浮动玉生香。手中风露分炎国,窃里乾坤入醉乡。满座争夸赛鹦鹉,可人曾忆盖鸳鸯。江长月白空痕在,一夜花神怨索郎。
老荷宽恩许退耕,丝毫无报亦何情。民贫乐岁尚艰食,道丧异端方肆行。党祸本从名辈出,弊端常向盛时生。古人骨冷青松下,谁起英魂与细评?
面目风霜,身心春阳。用杀活之手段,整宗祖之纪纲。秋生野水鱼潜稳,月在寒松鹤梦长。
老去茆檐只负暄,重烦冠缓到柴门。纡金何有功名望,束带岂堪宾客言。璀璨章身同赐马,差池接翼愧廷鵷。折腰重起平生愧,诿曰何知鹤在轩。
吟风丛竹有清音,如诉昏灯掩抑心。将欲梦谁今夜永,偏教囚我万山深。迮飞不着诗徒作,镊白多方老渐侵。便付酣眠容鼠啮,独醒自古最难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