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蓦山溪(亳社寄文潜舍人)》

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后。
功名心事,千载与君同,只狂饮,只狂吟,绿鬓殊非旧。
山歌村馆,愁醉浔阳叟。
且借两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来毕竟,何处是功名,不同饮,不同吟,也劝时开口。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蓦山溪(亳社寄文潜舍人)》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后。
功名心事,千载与君同,只狂饮,只狂吟,绿鬓殊非旧。
山歌村馆,愁醉浔阳叟。
且借两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来毕竟,何处是功名,不同饮,不同吟,也劝时开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的开头提到了兰台仙史,暗示了诗人笔下的人物具有仙风道骨、多情之心。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寄出一封书信,让它随着西风和飞鸿的离去而消失。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受到尘世的干扰,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功名心事与千载之后与友人共同的心境,他们只愿狂饮狂吟,绿鬓已非往日的模样。这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更注重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中也提到了山歌和村馆,以及愁醉的浔阳叟(即老者),这些形象展现了自由自在的山村生活和诗人的心境。诗人借用两州春景,邀请友人一起观赏舞袖的曲目,表达了对快乐和自由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古来毕竟,何处是功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欢乐和吟咏方式,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功名利禄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晁补之崇尚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情感。同时,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 《酹江月 酒边》

    一年佳景,又新橙快意,重呼**。争奈情人垂信约,误听几番风竹。□□□□,鱼沉雁香,懒听相思曲。少年狂梦,黄梁早已先熟。烈士壮心犹在,唾壶敲碎,此恨何时足。太息旧交风雨散,大半已归鬼*。对酒凄凉,欲□谁诉,唤起苍虬玉。*床大叫,为予更剪明烛。

  • 《黄梅》

    林梢脆实荐辛酸,尚记儿时刮目看。老去齿牙无复昔,晓枝犹喜堕金丸。

  • 《行春辞九首》

    绿杨无力暖相依,不管黄莺诉落晖。水被鱼吹成雨点,花为蝶扰逐风飞。

  • 《次韵王子慎玉田道中一首兼呈韩公美阁老》

    东晋风流属子猷,开元峭直让韩休。丝纶对掌惊三雋,尊酒更酬失四愁。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浩然诗思天涯远,月满江南小谢楼。

  • 《暮春江上送别》

    一片潮声下石头,江亭送客使人愁。可怜垂柳丝千尺,不为春江绾去舟。

  • 《晚归严明府题门》

    降士林沾蕙草寒,弦惊翰苑失鸳鸾。秋中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